摘 要:《祝福》《裝在套子里的人》就人物創造這一方面比較鑒賞,挖掘創作的思路和方法,加深了對小說塑造人物的認識。
關鍵詞:塑造人物 故事情節 人物的性格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人教版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三冊小說《祝福》與人教版高中語文新五冊小說《裝在套子里的人》都安排在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教材本身的設置就是一種巧妙。它們既是文學殿堂的名篇,又都塑造了中外皆知的典型人物形象,并且典型到了人物的名字成了一類人的標簽,成了現實社會中某一類人的代名詞,不可估量其巨大的藝術魅力。
一、善于抓住人物的特點,運用多種手法塑造人物
《祝福》中的作者魯迅以冷峻犀利的筆調,鋪展著祥林嫂 的“慘”; 《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作者契訶夫在嬉笑譏諷的解說與描繪中涂抺著別里科夫的“怪”。一“慘”一“怪”就是這兩篇文章中人物的突出特點:“慘”到讓人欲活不能、欲死不得的絕境;“怪”到人物的每顆毛發每個眼神都別有異樣,真是寫絕了,抓活了。圍繞“慘”、“怪”,課文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既有正面的肖像 、語言、動作、心理等的直接描寫,又有側面間接的烘托。如《祝福》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頭上扎白頭繩——雖臉色青黃,但依然健康、勤勞、安分守己的形象;第二次到魯家,再次成為寡婦并失去兒子阿毛后精神萎靡不振的形象;第三次是被趕出魯家,在大年夜的雪地里即將被吞沒的形象。通過這樣的描寫,一步步地刻畫了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另外通篇幾處典型的環境描寫側面烘托,更加重了作人物的悲劇意味。《祝福》“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開空中也顯出將到親年的氣象來。灰白的沉重的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 這環境描寫為小說主人公的出場并悲慘地死去烘托了更為凄涼的氣氛。別里科夫“他也真怪……總要叫馬車夫支起車篷。”這段描寫精刻細致,完全把一個套中人的形象活化出來了;再者與柯瓦連科的對話中有關別里科夫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描寫,如:臉色“發青,比烏云還要陰沉”、“臉色從發青變成發白”、“臉色蒼白”、“滾下樓去”、“……摸了摸鼻子……”還有怕全城人都知道此事的極端恐懼,套中人的形象活靈活現,歷歷在目。抓住人物的特點,靈活運用多中手法展現人物的形象,是這兩篇文章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二、運用一定的故事情節展現人物的性格精神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在事件的發展中,主人公自演自敘,這應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手段,而且事件的發展既展示人物既定的性格又展示其不斷變化的未來,給塑造人物增加立體感 。祥林嫂就是在初到魯鎮、被迫改嫁、再到魯鎮的事件演變中一幕一幕推演著她的悲劇命運走向結局,在事件的發展中表現了她既有抗爭又有奴性的復雜心理。看到這些真真實實的細節,更讓人感到她的遭遇慘痛,深沉而又壓抑。別里科夫則是通過婚姻事件中的漫畫事件、騎自行車事件、爭吵事件的三個情節講述了別里科夫決定結婚、戀愛失敗、死去的發展中更進一步展現了他的套中人的性格,具體可感,真實再現。人物的性格就是在這些特定的事件中由抽象變得具體、形象而鮮明。
三、小人物大社會
這兩篇課文的人物描寫都具有濃郁的社會時代特色。祥林嫂是舊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的典型,倍受封建思想的奴役,任人宰割:婆婆的出賣、族長的驅逐,在她似乎都是理所當然,身該所受;捐門檻渴求神靈的寬恕,參與祝福就是最大的榮耀;她沒有一點做人的自由。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是千千萬萬舊中國勞動婦女的縮影,她身遭的每處劫難都是一代婦女悲苦的再現。一個普通的婦女影射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精髓:夫權、神權、族權、政權。別里科夫是一個性格封閉、膽小多疑、極力維護現行秩序、可悲可憐的典型知識分子,他是沙皇專制時代的產物,他既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維護者,又是沙皇專制制度的犧牲品,他的頑固保守、扼殺新生事物的險惡,恰是沙皇專制社會的體現。小說塑造的這個典型形象,無情地鞭撻了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的奴才性格,預示了他的結局只能是與反動的沙皇專制制度一起滅亡。小人物反映大社會,拓寬了人物形象的意義,他不會隨社會時代的滅亡而滅亡,反而將沉淀著時代的特色源遠流長、將永遠引起人們的回憶思索和啟示,這也是文學殿堂里最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四、再現社會時代給人們心里上造成的畸形
祥林嫂被那個時代壓榨的目光呆滯,話語羅嗦絮叨,有些精神失常,喪夫失子的巨痛,抽去了他內心的歡樂、溫曖、幸福,如墮冰窟。人本有七情六欲,此時的祥林嫂已失去了作為一個人應有的本色,她的世界除了痛苦還是痛苦。在別人的冷漠甚至譏笑中消磨著最后的生命,捐門檻的失敗再次滅絕了她心頭的所有希望,面對四嬸的“你放著罷,祥林嫂”,她只有受了炮烙似的縮手,失神地站著,到淪落乞丐,還要問問鬼神的有無,不管這一探問怎樣體現了她對鬼神的懷疑、恐懼,但一個完全被封建意識浸泡的透徹心肺的祥林嫂,還是讓人心痛不已:她已完全失去了一個正常人的心態,被封建社會強壓扭曲了畸形。而別里科夫的畸形心理更是觸目可及,吃穿住行,無不是在一種套子的包裹中,他懷著無盡的憂慮與恐懼,縮進了“套子里”,然而被“套子”精神浸透的別里科夫,卻又要用這個“套子”去“套”周圍的人,去“套”那個中學,城市,社會。正常的事情到了他面前就成了“亂子”,他變得極度敏感 、保守,整天戰戰兢,一鉆進被窩就蒙起頭……受這種畸形心態的左右,他完全變成了一個“失常 ”人,等待他的也只能是身心的毀滅。
經過這一番比較,學生對小說人物的塑造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把握。這就很好地完成了單元教學要求:要著重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欣賞小說人物形象,要注意情節、環境與人物的關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樣和豐富性。品味小說語言,要注意把握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的不同特點,體會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從而一步步地加深了對小說塑造的認識。
參考文獻
[1]譚蘇. 魯迅小說形象色彩修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陳永福(1970.7-)男,福建省仙游縣人,大學本科,主要研究高中語文教育教學(人教版)方向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