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群意
摘 要: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探索新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優化管理流程再造教學模式,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等學校 教學管理 流程再造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1
高等學校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將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這四類傳統要素加以結合,轉換成滿足某一特定需要的另一種要素組合的過程,以便完成自己的組織使命。將流程再造理論運用于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有利于現代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因為實現流程再造的技術基礎是信息化,與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背景相一致。
一、創新質量管理理念,優化教學管理思想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高等學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為學生服務作為教學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調動他們的教學熱情和工作積極性.以推動學校各方面工作的有序運行。
高校教師應向創新型教學模式轉變,積極推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認真修訂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及考試大綱,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實到教學中;學院應組織教師以課題形式進行課程教學研討,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改革,將傳統“單項灌輸式”的靜態教學改為“研討式”“啟發式”“探索式”等互動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指導大學生參與創新項目的研究,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大學生素質。
二、再造教學管理流程,優化教學組織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的現行教學管理制度決定了高校教學管理業務流程,學校以崗位管理流程為核心,對崗位管理及其相關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對于低效的管理流程進行優化和改進,設計適應學校發展高校教學管理流程。每項核心流程由一個教學管理團隊負責,每個團隊利用信息平臺對自己負責是業務全面管理。使教學管理系統的優化在更大程度上涉及流程再造、教學管理模式創新的管理改革,利用信息化網絡技術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系統。學校成立了開發組,研發了一套教務管理信息系統,采用CS和BS雙模式設置了教務處部門管理、院系教務干事管理、教師和學生幾個功能模塊。用計算機網絡代替手工勞動,減少了出錯率,教學資源得到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還對各項管理流程進行了優化,如教學計劃制定及執行流程優化;選課管理流程優化;教材征訂制度的優化;等級考試報名流程優化等。現以四、六級等級考試報名流程再造做一個比較,如表1所示,不難看出管理流程再造后的效應。
通過流程再造發現了現行的教學管理系統存在的缺陷。以教學考核評價為例,目前學校在學生的教務管理系統中設置了該項功能來考評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但該項功能設置在學生期末查詢成績時,必須先給教師打分才能進入系統,這樣使得學生為查成績而給教師打分,教學評價流于形式,沒有起到最終的作用。
三、加大改革力度,優化教學管理制度
要提高教學管理質量,需要制訂一套完整、科學、嚴謹的規章制度,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能,有效的規范工作秩序,并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機制,以保障教學系統正常運行,
確保學校的教學管理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學校應加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注重其開拓性與創新性,保證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優化教學管理機制。根據各種實際需要,加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協調性與互補性,將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創新與激勵機制相結合,優化教學資源配置,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加強隊伍建設,優化教學管理人員服務水平
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人員是學校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管理者,其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是直接聯系學校、院系與老師、學生之間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溝通交流的作用,其管理服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教學管理人員應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須掌握學校教學管理的特點和規律,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靈活的管理,因此高等學校要健全對教學管理人員的考核評價機制,穩定教學管理隊伍,加強高等學校教學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激發其工作熱情,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意識,真正做到服務于師生、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宋志敏.新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管理流程的再造及其保障機制的構建[J].開封大學學報.2016.9
[2]薛俊生,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更新教學管理理念[J].現代交際.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