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方 黃漠
摘 要:目前,衡陽市紅色旅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進行了開發和發展,配套設施、設備也有了一定基礎,但是模式上還是較為傳統,紅色景點開發沒用通盤考慮,主要是傳統的觀光模式,并以政治教育為主,經濟上較為依賴政府的補貼。作者通過對近年來一些地區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實例分析、研究,結合目前衡陽市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思考,由此提出了以4E模式(4Expand,四項拓展模式):一是拓展資源多維整合;二是拓展旅游產業鏈;三是拓展空間戰略布局;四是拓展項目內涵建設為基礎的創新型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模式。
關鍵詞:衡陽 紅色旅游資源 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01
一、拓展全域資源整合
按照全域化的要求配置衡陽紅色旅游資源、規劃布局、推進景區建設、加強執法管理、融合產業發展。在夯實紅色景點旅游的基礎上實行開放合作和無障礙旅游,要實行全域旅游規劃、全域資源整合,倡導融合發展引領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旅游做市場,以互聯網和金融做支撐,推進生態、文化、旅游、互聯網、金融“五位一體”融合發展,不斷開發推出紅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從衡陽旅游客源地需求的角度重新審視衡陽紅色景點的建設,貼近客源需求做好供給側改革文章。通過打包整合紅色旅游資源,實現全域輻射[1]。 以服務提升和紅色文化產品創新,提升衡陽城市功能和品位,營造良好的旅游業發展環境,加快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實現旅游業向農村的延伸與輻射,讓全市從中受益,從而向全域旅游邁進。
挖掘衡陽紅色旅游資源潛在內涵,開發多種形式的旅游產品。開發“紅色旅游”必須以紅色為基調,緊緊圍繞著“紅色”這個特點,體現出“紅色旅游”的人文精神與時代背景。開發出寓教于游、學游結合的多種旅游產品。同時鼓勵衡陽的旅游企業大膽進行旅游食品、旅游工藝品等旅游商品的開發,將紅色旅游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經濟優勢,讓紅色旅游為衡陽本地帶來實實在在經濟效益。
二、拓展紅色旅游產業鏈
千方百計拓展衡陽紅色旅游“產業鏈”,在橫向上與各產業部門直接和廣泛地融合發展,實現小旅游產業鏈向大旅游產業鏈的轉型;在縱向上與產業鏈上中下游各個環節的滲透與融合,形成旅游消費帶動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就要在紅色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注入文化以及文化創意的元素。要秀出“主題鏈”,衡陽的紅色主題文化就是抗戰文化,在節會活動中注入“紅色元素”,通過舉辦公祭抗戰英烈大典、紀念羅榮桓元帥誕辰、紀念夏明翰烈士誕辰、紀念唐群英誕辰等活動打響“紅色旅游品牌”。增加大眾參與性活動以及打造衍生產品和建立產業鏈的方式,把紅色主題節慶活動培育成衡陽城市形象的品牌和文化名片。開展紅色軍事體驗(真人CS戰斗游戲)等戶外軍事運動游戲和團隊拓展訓練。以顧客為中心進行價值創新,并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效應,延伸和拓展價值鏈,實現價值體系的整體增值。以衡陽抗戰博物館、革命體驗拓展基地、衡陽保衛戰VR虛擬現實體驗館等形式增加衡陽紅色旅游的文化知識含量,吸引人們學習和探索[2]。通過產業鏈的發展來增加紅色旅游的收入,保持可持續發展。
三、拓展空間戰略布局
以點串線、逐級擴散的空間戰略布局模式。就是在衡陽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開發過程中,首先要堅持就是市場化運作與政府主導相結合的發展戰略,以現有的資源條件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靠市場化運作、創新旅游形式等的方式,拓展客源市場的廣度與容量,充分發揮衡陽鐵路網絡的優勢,特別是新建成的吉衡鐵路,構建“井岡山—安仁—南岳衡山”的3小時旅游經濟圈。其次是打造以南岳衡山、抗戰紀念城景區為主的重點景區、線路為增長極的空間戰略布局模式,合理規劃衡陽市紅色旅游的整體布局,形成以點串線,逐級擴散的戰略格局,同時整合“井岡山—茶陵—安仁—南岳—韶山”、“井岡山—衡陽—長沙”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精品線路為骨骼,實現多個景區、景點的空間組合和聯合發展。構建湘贛邊界旅游圈大格局,使沿線的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產業優勢,從而帶動和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拓展項目內涵建設
加強對衡陽紅色旅游項目內涵的深度發掘與品牌形象的塑造。對衡陽紅色旅游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歷史時期發生的事件進行細致和全面的調查了解,提煉出鮮明的旅游形象。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兩種手段,進行專業策劃,高度概括,深層提煉衡陽紅色旅游的品牌,將衡陽作為全國唯一命名的“衡陽抗戰名城”這一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項目設計首先要有學習性、故事性。避免成為一項單純瞻仰性質的活動[3] 。 同時對紅色旅游景區(點)進行深度開發,增加參與性、互動性的內容。改變原來單凋的瞻仰性活動,變為以瞻仰為中心、內容豐富、品種多樣、功能齊全的旅游活動。建設抗戰紀念城紅色主題公園,開展“熱血衡陽”紅色實景演出,放映相關題材電影,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還原當時的戰場場景,組織團隊探險、對戰、拓展訓練等多種類型的體驗、訓練活動,制作軍服及仿真武器、和平鴿塑像、平安鎖,種植“友誼樹”、“紀念樹”等方式,為游客提供多種多樣的旅游商品。
開發衡陽紅色旅游APP,打造集信息發布、產品選購、網上預訂、網上支付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服務平臺。發揮智慧旅游體系在旅游管理、服務和營銷中的應用廣度和深度[4]。 深化“互聯網+”模式,利用互聯網空間零距離的優勢,推進衡陽紅色旅游資源和產品網上整合;發揮互聯網傳播快的優勢,深入推進衡陽旅游的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水良,尹華光,袁正新. 景城一體化發展研究[J]. 城市學刊,2016,04:42-47.
[2]程玉,王艷平,周夢杰. 紅色旅游多元構成研究[J]. 皖西學院學報,2015,02:109-113.
[3]沙凱遜. 建設項目治理:從外生到內生[J]. 項目管理技術,2010,10:13-17.
[4]張東祥. 旅游信息服務系統構建研究[D]. 燕山大學,2014.
作者簡介:楊東方(1984.12—)男,湖南衡陽,本科,工程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思政、黨建。
黃漠(1983.4—)女,云南宣威,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旅游、運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