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婉琳
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高校的普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環境、方法、載體等方面也隨之產生了深刻地變化。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因運而生。因此,研究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乃至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01
一、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概念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互聯網時代,當代教育的產物,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傅榮認為網絡心理教育包括網上心理培養、網上心理訓練、網上心理輔導、網上心理咨詢、網上心理診斷、網上心理治療等。[1]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指網絡心理教育者通過網絡的各種互動功能,向受教育者傳授心理健康相關理論知識,提供心理教育輔導與心理咨詢。第二層含義是指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引起的有關心理問題進行指導與幫助。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現實心理健康教育在網絡中的延伸,更是一種創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所需
大學生從學習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網絡,從衣食住行的網上支付,到通過互聯網獲取的知識、新聞、情感交流、娛樂等。網絡因素已成為大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必然會成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網絡所帶來的便捷和與之而來的心理困擾都是這一新時代成長起來的大學們無法避免的。那么,只是依靠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但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而且終將會被時代所拋棄。所以,當今時代,必須與時俱進地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研究和探討,探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2.大學生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量顯著增大
由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當有一些心理問題也是采取網上解決的方式。與此同時網絡發展的不完善,及網絡監管上的缺陷,就極易對心智發展不完全的大學生造成影響。田益民的觀點是,網絡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有認知失衡、交往障礙、畸形性心理、自我角色混淆、網絡綜合癥甚至網絡成癔癥。[2]由于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備體系,并不能及時地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時候使許多有心理問題或是心理健康需求的的學生非但沒有得到專業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走上了歧途。由此,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建設是矯正大學生網絡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刻不容緩的。
3.網絡心理健康是高等學校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出有知識、有本領的新時代青年,更需要培養出有理想有道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新時代高校如要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就需要采用更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網絡心理教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教育方式,在網絡影響日益突出的時代,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學生網絡心理服務需求量不斷增大。高校必須要明確網絡心理健康的重要地位,并將其融入到學校的日常教育之中,形成科學的心理健康網絡化教育,與其他形式的教育,一同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才。
三、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健全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相關概念出現較晚,更新較快,與之相匹配的體系建設沒有適應其發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系統的工作,需要時間去改進和調整,更需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加入傳統心理教育之中,互相配合。但是,現階段,我國一些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具備完善的工作系統,無法滿足大多數學生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除此之外,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沒有利用好網絡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具,不能達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預期效果。
2.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合理
由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在現階段起步較晚,就目前來說,一些高校并沒有將相關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大學生教育課程之中,各別學校雖然開設此課程,但是所占學分比重相對較少,都是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輔助教育,從學校到學生都沒有對這一課程引起足夠重視。許多相關網絡心理教育課程內容頁沒有及時更新,無法讓學生感興趣產生共鳴,更無法解決學生的各種網絡時代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
3.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校多數傳統心理教師雖然具備專業知識,但是課堂教學沒有與網絡時代的新科技、新方法相結合。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沒有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和豐富,與學生間課上缺乏互動課下缺乏交流,造成網絡心理課程所教內容并不是學生日常心理健康所需。由于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沒有得到高校足夠的重視,缺乏相關專業教師,導致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滯后,這也就更加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
四、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1.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結合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的模式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依據具體教育對象其自身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在堅持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宗旨和原則的基礎上,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只有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和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發揮長處,互補短處,不斷促進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適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要求。
2.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應充分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學生能夠成長成才的前提是可以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智。將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可以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自身心理的健康發展。
3.構建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創新,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時代發展所需。隨著信息化不斷發展,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網絡時代,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建設一支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將網絡技術運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互補。在設定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時候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要,預防為主,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網絡心理素質。在實際的心理教育工作中,需要具備完善的工作機構,網絡心理輔導和網上治療機構應相互配合,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教育和指導,這樣才能保證高校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總之,時代的發展不僅拓展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間和渠道,也同時大大增強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為新時期大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需要社會環境的引領,為青年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建設更為完備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只有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培育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每個青年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讓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需要,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傅榮.網絡教育、網絡心理教育與青少年心理健康[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4):75-77.
[2]田益民.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綜述[J].南方論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