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濤 古月 宋正波 李永珍 杜海波
摘 要:目的:通過問卷調查了解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醫患關系現狀,分析影響醫患關系的各種因素。方法:2017年7月在攀枝花學院兩所附屬醫院發放調查問卷400份,有效回收313份,其中醫務人員卷133份,非醫務人員180份。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就醫患關系現狀而言,醫護工作者皆嘆現今醫患關系不容樂觀。結論:醫患關系的現狀趨于緊張,同時,醫生與患者之間的認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
關鍵詞:醫患關系 現狀 影響因素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引言
醫患關系,是人際交往關系的一種,其對象為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因此也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所以,醫患關系的和諧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國醫療水平、醫療體制甚至是社會民眾生活質量。但就目前形勢來看,近年醫患矛盾逐漸激化,醫患暴力沖突呈井噴式爆發[1],作為社會關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醫患關系惡化的深層次原因值得人們去深思,去探尋。
一、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選取攀枝花學院兩所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家屬。
醫務人員:包括門診醫生和非醫生職業的醫務人員,進入每個科室發放調查問卷,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 133份。
患者/家屬:選取門診以及病房內的患者/家屬,完成患者/家屬問卷調研。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0份。
2.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以攀枝花學院兩所附屬醫院的部分醫生、患者及患者家屬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醫患關系現狀調查,并對其影響因素、改善方法等若干問題進行分析。為了能更好的了解目標群體,我們在進行前期訪問、分析后,針對醫患兩者的不同關注重點,制作了不同的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分為了醫務人員卷和非醫務人員卷。
3.調查目的
通過進行問卷調查來了解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醫患關系現狀,分析影響醫患關系的各種因素,希望能為了解全國醫患關系做出些許貢獻。
二、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1.醫患雙方對現今醫患關系差異性認知
調查問卷顯示,分別有45.9%和37.6%的被調查醫務人員認為當前我國醫患關系非常緊張和緊張,16.5%的人感到比較和諧,感到和諧或者不清楚的為0。
患者/家屬方面,認為醫患比較和諧和和諧的比例分別為46.7%和25.4%,而認為非常緊張和緊張的比例僅為2.8%和18.3%。
2.醫患雙方認為在就醫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醫療服務水平是指醫院給患者提供的服務水平,屬于醫患關系的非技術內容,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的一種主觀感受。醫療服務質量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檢驗和衡量醫院醫療服務工作的試金石[2,3] 。因此,作為醫療服務的體驗者,患者對醫療服務水平方面提出的問題是需要醫務人員真正應該做到的。家屬的角度看,分別有26.2%和21.4%認為掛號太難手續復雜、醫護人員態度不好很難溝通才是最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醫療制度的原因,19%的人覺得醫生有開大處方、多開檢查化驗的嫌疑;而且少數醫生素質不強,不耐煩,對于12.8%患者/家屬而言,從醫生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顯得比較困難。
3.醫患雙方對現今醫患關系緊張原因的差異性認知
68.4%的醫生認為患者期望太高難以滿足,而患者/家屬僅有16.7%這樣認為。看病貴且治療效果不好,分別有45.9%和39.4%的醫護和患者/家屬認為看病貴,50.4%和55%的醫/患認為治療效果不好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患者對醫生信任度低下,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會影響患者是否會嚴格遵從醫囑,從而直接導致病情的治療程度。但從問卷的結果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有27.2%的患者對醫生的治療持半信半疑的態度,基本上全看治療是否有效。
4.醫療體制的問題
政府投入不足。衛生總費用中,中國政府投入占30.7%,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75%,與很多發展中國家的55%相比,國內投入仍顯不足。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22%,但醫療衛生資源卻僅占世界醫療衛生資源的2%[4]。
三、如何改善醫患關系
1.患者/家屬方面
轉變就醫觀念,加強民眾醫療知識的普及。醫療領域還是一個有很大研究潛力的領域,太多的疾病至今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案,由于群眾和醫方對現今醫療水平了解信息的不對等,導致社會對醫療技術抱有過高的期望,使患者在就醫過程中誤以為醫方沒有盡力而產生糾紛。
2.醫護人員方面
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自身職業素質修養以及技術水平,建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改革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相關部門專門處理不良的醫患關系。在有的國家設立了專門部門來處理醫療糾紛關系,并不讓醫患雙方直接接觸,以降低醫患緊張的幾率,減輕醫生面對糾紛的壓力。
3.醫療體制方面
完善醫療保障制度,醫療體制的改革從政府保障變為市場導向,醫院從全額撥款改成自負盈虧,逐漸形成了患者和社會對醫生不再是救死扶傷的認知,而是唯利是圖[5]。因此,完善醫療體制是促進醫患和諧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政府需發揮主導地位,增進醫療衛生事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社會福利性”[6]。提高醫務人員的基本待遇,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動回報很低,因此在診療過程中時常出現給病人開昂貴藥品的處方,注重儀器檢查等行為,以收取藥費、檢查費為手段來彌補技術勞動價格低廉的缺陷。
參考文獻
[1]白劍峰.暴力事件增多醫生成為高危職業(聚集醫生職業狀況調查[下])[N]. 人民日報, 2011-10-13.
[2]羅小虎,吳丹,滕莉,等. 蘇北地區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3): 339-342.
[3]李魯吳群紅.社會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4-23.
[4]袁廷東,毛坤,袁岳沙.我國醫患關系緊張背后的醫療體制問題及對策[J]. 中國醫院,2014,18(9): 60-62.
[5]張麗娜,劉秀芬,韓玉.醫患關系研究綜述[J].中國衛生產業,2015,27:26-29.
[6]寧南.我國醫患關系困境分析及對策探討[J].黑龍江醫學,2014,(7):49.
作者簡介:羅濤(1989-),男,重慶人,攀枝花學院醫學院教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神經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