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璟, 閆 琨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十九醫院 五官科, 山東 濰坊, 261021)
翼狀胬肉的發病原因復雜,早期被認為是一種單純退化性疾病,但現今臨床普遍認為其與陽光暴露有很大相關性,且很多證據表明紫外線的暴露會引起細胞增生、細胞癌化、發炎反應、結締組織重塑及血管新生等現象[1]。大部分翼狀胬肉患者是在翼狀胬肉發展至某程度體積或出現炎癥反應時,感覺影響到外觀或視線才會去醫院求診,但到此程度往往已經必須接受外科手術治療[2-3]。手術是治療翼狀胬肉的最常用方法,但術后患者多會出現疼痛、流淚、畏光、異物感等刺激癥狀,且復發率較高[4], 一般在手術后必須施以細胞毒性藥劑以及放射線治療法,才能有效防止復發[5]。近年來,顯微鏡、纖維縫線及硅水凝膠材質軟性角膜繃帶鏡的應用,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6-8]。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接受翼狀胬肉切除術的72例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并實施不同護理模式,現將比較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翼狀胬肉切除術的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72例(98眼)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分組研究。實驗組36例(48眼)患者中,男22例(28眼)、女14例(20眼),左眼28眼、右眼20眼,年齡36~75歲,平均(60.20±3.80)歲; 對照組36例(50眼)患者中,男23例(30眼)、女13例(20眼),左眼32眼、右眼18眼,年齡38~76歲,平均(59.40±4.20)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情等基礎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本次診治方案,并簽字確認。
對照組36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36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同時接受角膜繃帶鏡配合快速康復護理干預,護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 飲食指導。術晨局部麻醉患者宜少食、少飲,不要吃得過飽,以防術中嘔吐; 全身麻醉患者術前禁食、水6~8 h, 術后4~6 h進食,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② 活動指導。患者術后盡量臥床休息,避免用手揉眼睛。③ 康復指導。為防止翼狀胬肉復發,囑患者注意眼部衛生,加強休息,及時治療沙眼或結膜炎,戴角膜繃帶鏡,以避免風沙、陽光的刺激。④ 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因愛美人士對翼狀胬肉切除術后帶來的外觀影響較在意,護理人員應予以心理干預。⑤出院指導。出院后繼續遵醫囑用藥。戶外活動時戴防風塵及防紫外線的眼鏡,以避免風塵、陽光刺激,積極防治慢性結膜炎。
將2組患者的術后眼部不適癥狀、眼部疼痛程度以及角膜創面愈合情況進行對比。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分指標包括刺激感、燒灼感、眼部刺痛、流淚和睜眼困難。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刺激感、燒灼感、眼部刺痛、流淚以及睜眼困難等相關不舒適癥狀評分均更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舒適度評分情況比較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實驗組2級以及3級疼痛患者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見表2。
實驗組術后2 d創面愈合率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平均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翼狀胬肉為常見眼部疾病,是一種翼狀的結膜增生的纖維及血管組織,大部分翼狀胬肉生成在眼角鼻內側的瞼間結膜之上,而后往中心角膜生長,進而形成三角形新生血管組織[9-10]。這種在眼睛結膜輪部附近新生明顯纖維血管組織的疾病俗稱翼狀胬肉,中醫稱“胬肉攀睛”,俗稱“魚肉”,癥狀包含引起刺激性或是發炎性的眼睛癥狀,同時伴隨角膜和結膜的局部干燥而有顯著異物感,此外還會有明顯的外觀改變[11-12]。翼狀胬肉如進一步侵犯到角膜組織內會產生壓迫作用,而造成不規則散光現象,使視力下降,甚至在手術后都不會回復到原來平滑程度,造成永久的視力損傷[13]。當翼狀胬肉持續生長到瞳孔區的眼角膜表面位置時則會嚴重遮蔽視線,造成失明。眼球結膜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發生變性,造成纖維母細胞出現轉化并表現異常蛋白,引發自體免疫反應。
表2 2組術后疼痛程度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術后角膜創面愈合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本研究對接受翼狀胬肉切除術的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予以角膜繃帶鏡干預,并實施快速康復護理,主要包括向患者介紹翼狀胬肉的發病規律及治療情況,解除其焦慮、恐懼心理; 避免眼睛受污染氣體、風沙、強烈氣體等的刺激; 飲食宜清淡、易消化[14]; 局部應用抗生素滴眼液減輕癥狀,延緩翼狀胬肉發病速度; 翼狀胬肉切除后應用絲裂霉素等,可降低復發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刺激感、燒灼感、眼部刺痛、流淚以及睜眼困難等相關不舒適癥狀評分均顯著更低(P<0.05); 實驗組中2級以及3級疼痛患者比例分別為26.32%和15.79%,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7.37%和31.58%(P<0.05)。此外,實驗組術后2 d創面愈合率為72.22%,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0.0%(P<0.05); 實驗組平均創面愈合時間(2.23±0.45) d, 顯著短于對照組(3.01±0.52) d(P<0.05)。由此說明,針對接受翼狀胬肉切除的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積極實施聯合角膜繃帶鏡的快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術后舒適度,并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