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生的適應問題一直是初始年級心理輔導的核心,為了使新生盡快適應高中生活,我校開展校園心理劇這種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學生通過自編、自導、自演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中的人和事,給學生提供互助的氛圍和平臺,提高學生心理自助與互助能力,使學生學會心理調節,減緩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多年的實踐證明校園心理劇是一種有效地心理團體輔導模式,它生動活潑、積極向上,能真正達到讓心理教育感染人、影響人、幫助人、引領人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校園心理劇;心理;團體輔導模式
記得有一句很精彩的廣告詞:“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是啊,我們一直在路上,但大多時候僅僅為了趕路而錯失了路邊的美景,自然也錯失了美麗的心情。我校每年一次的校園心理劇活動則是讓每一個同學來關注自己的內心,尋找美麗心情的最好舞臺。在剛剛結束的校園心理劇活動中,同學們的表演精彩紛呈、引人入勝,有許多的作品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
心理劇《拒做“低頭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大家庭好不容易聚到一起為老人祝壽,本來大家應該高高興興地高談闊論、敘舊聊天,可是餐桌上人人抱著手機。有人忙著打電話,有人忙著看視頻,有人專心刷新聞,孩子則擠在一快打游戲、搶紅包,一派忙碌的場景,老人辛辛苦苦做的一大桌子飯菜逐漸變涼。大家都忙于低頭滑屏,漠視老人渴望的眼神,“大家都散了吧!”壽星爺爺的一句話驚醒在場的低頭族……
這個劇深深地觸動了在場的師生,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手機的逐漸增強。于是越來越多的時間被耗費在“刷屏”上,尤其是在朋友聚會、親人聚餐、集體出游,甚至乘坐公交時,大多數的人都在低頭玩手機……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接踵而來。這個劇告誡我們:別做“低頭族”了,讓我們抬頭挺胸,用心去感受人與人交流的溫暖,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食物的味道。
心理劇《網》向我們講述他沉迷于網游,迷幻之間見到了游戲人物帶著自己去玩游戲,在網吧里他看到了給自己打工掙學費的母親……
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后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是費盡心機想要去做的事情也許不再那么重要了,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但無論怎么樣,一個人借故墮落總是不值得原諒的,再迷戀的東西都總有會失去的一天,越是迷戀就越要放下,人活在現實中,終歸要回歸那看似殘酷卻又美好的現實。
心理劇《浮生半醒》向我們講述了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回到了父母身邊,面對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園、陌生的師生,回憶曾經的種種,他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他將自己深深埋藏在回憶中……
一場恍如隔世的夢,讓這個孤傲的孩子幡然醒悟,盡管環境改變了,但父母、老師、同學們是愛自己的,愛并沒有因為環境而減少。他明白了——只有打開心扉,才能讓陽光進來;只有勇敢面對新生活,接納新生活,才會收獲愛和快樂。全體成員自編、自導、自演此劇,他們愿與“沒有勇氣融入新環境的同學”共勉!
同學們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和評委老師們的高度稱贊。高中是人生學習和成長的關鍵時期,由于環境的改變、學習要求的提高以及心理準備的不足等,許多新生的各種不良癥狀陸續顯現。孩子們如果不能及時調節,會引發身體上的不適,進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甚至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這就需要同學們重新給自己定位,找準自己在班里的新坐標,盡快適應這種變化。
另一部心理劇《涌動的青春》,本劇以參與學校心理劇展演為背景,給大家呈現了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學習至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霸李昂;熱心班級活動,陽光開朗的“差生”蕭子辰。學霸滿眼只有學習這一件事存在,拒絕擔任班干部、拒絕與同學們溝通、拒絕參與心理劇編劇、拒絕一切自認為耽誤學習的事情。而所謂的“差生”蕭子辰,熱心為班級服務、積極與同伴溝通、認真組織大家順利完成心理劇編演工作。
青春溝通,成長會痛,這是本劇帶給我們的啟示。“請不要只看我的成績,我配得上這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這句話留給我們深深地震撼!
類似這些感人至深的原創心理劇在一年一度的心理劇展演活動中還有很多。每年我們都會在初始年級中開展校園心理劇展演活動,它不僅使來自不同學校的新生對新環境、新老師和新同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還能使他們很快適應并融入愉快的學習生活中去。通過自編自演心理劇,大多數新生因學習環境的改變帶來的不適有了明顯改善,相應的學業問題、人際交往、自卑感等潛在的一些心理困惑,在師生間、同學間為共同目標而努力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改觀。特別是孩子們把在生活、學習、交往中的沖突、煩惱、困惑等以及許多“大道理”編成“小劇本”進行表演,極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使他們在參與和實踐中得到教育和熏陶。
校園心理劇作為一種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它以特殊的戲劇化形式,劇中融入心理學的知識原理和技巧,學生表演的都是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熟悉的事,從中體驗心理上的細微變化,領悟其中的道理。在校園舉辦這樣的活動,或許同學們演得還不夠專業,或許孩子們的表演還比較稚嫩,但是,大家用心的付出和表演,很真實也很可貴。一次校園心理劇的編寫,排演、演出,就是一次讓自己感悟,獲得成長的過程,一次自覺反思自己和同齡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自行接受心理健康宣傳教育的重要進程。
多年的實踐表明,校園心理劇易被學生接受,因為學生演和看心理劇時是一種主動接受的愉悅的心理狀態,劇中主人的心理獨白,情節的發展能引起學生換位思考,達到理解他人的目的。同學們在編寫、排練、演出心理劇的過程中,激發了自身的創造潛能,增進了師生間、同學間的友誼,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還展現了當代中學生的風采,有效地促進了同學們的快樂成長。
心理劇里有同學們團結合作的辛勤汗水,也有品嘗勝果后的開心和喜悅,這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它不僅帶領我們感受了不一樣的風景,還讓我們收獲了五彩絢麗的別樣人生!
作者簡介:
孟軍良,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