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學方法及育人思想得以創新,國家為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推出立德樹人教學理念,針對高職院校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為指導,鼓勵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人才培育進程中,提出人才培養寶貴意見,為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給予引導,提高高職院校育人能力。本文通過對校企合作下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思考,以期為有效落實“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目標提供依據。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伴隨我國人均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作為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代步工具,已經廣泛進入尋常百姓家中,許多高職院校看到汽車養護、維修、質量檢測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場,開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為使該專業人才培養成效得以提升,提高高職院校汽修人才就業率,使人才綜合素養更加適合汽修企業發展需求,高職院校積極與企業合作,打造極具導向性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思考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一、 搭建實訓基地提高人才核心素養
相較于其他類型教育機構,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面向企業落實人才培養目標,只有企業滿意高職院校教學實踐才有意義,為此在校企合作下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以實訓基地為載體,落實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在落實高職院校該專業教學目標基礎上,使人才培育成果符合企業用人標準,校企雙方繼而得以利益共享。其中,實訓基地以培養學生汽修專業能力為導向,依據企業用人要求并在其指導下構建,同時負責投入實訓設備、開發實訓項目、投入資金、管理設備資產、推薦工作等事宜,高職院校則負責實訓基地日常運維工作,并合理應用實訓基地,避免實訓基地出現荒廢、利用率低等問題。基于此,高職院校需依據自身實訓資源調整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確保學生專業能力得以提升且符合企業用人要求。
二、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關注育人進程
學校教書育人與企業經營發展從本質上來講是平行林立的兩條線,為使二者相交,并能攜手打造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需為二者創設相交的節點,“校企合作平臺”就是這個節點,借助校企合作平臺,高職院校與企業可秉持平等、和諧、友好原則,對人才培養相關事宜進行交底,使雙方明晰各自的育人要求、教育能力,繼而能保障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得以穩健運行。基于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先進汽修技術層出不窮,企業可通過合作平臺向高職院校實時反饋其對人才的切實要求,引導高職院校完善教學體系,高職院校可通過該平臺向合作企業上報其教學實況,使雙方處于實時交互、平等溝通的狀態,為提高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成效奠定基礎。
例如,企業可依據自身發展戰略向高職院校提出人才培養計劃,雙方經協商得出“訂單式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企業依據自身對新型汽修技術人才的渴求,給予高職院校人力、物力、財力等諸多方面的支持,高職院校依據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自身教育資源,創設校企合作型教材,組織教師展開教研工作,旨在制定更具科學性的人才培養計劃,走產教研融合型人才培養道路,在提高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成效同時,滿足企業發展對人才的切實需求。
三、 改革教學方法發揮校企合作優勢
高職院校在以往開展汽修技術專業教學實踐時,以專業課程為主,以教學大綱為指引,以灌輸式、填鴨式等口傳心授教學方法,將學生置于被動接收汽修知識的境況,無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降低人才培養成效。基于此,該專業教師應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摒棄滯后性育人思想,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校企合作資源,充實現有育人體系,達到提高人才培養成效的目的。
例如,教師可以與合作企業汽修崗位精英攜手構建“雙師型”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述理論知識,企業汽修工作人員負責講述實踐性內容,彌補以往課堂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消極現象,充實學生原有汽修知識體系,為提高其汽修能力奠定基礎。再如,教師可借助互聯網資源開展信息化教學,針對一些有一定理解難度的汽修技術,教師則可以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借助互聯網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借助圖片、視頻、聲頻形式充實現有教材,組織學生針對企業汽修作業實況進行觀察與分析,使學生能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基于信息技術教學法具有存儲、定格、倒退、放大等畫面處理功能,教師在講到學生較為難懂的知識點時,可以依據學生學習表現,適當放慢教學節奏,將技術操作重點畫面定格、放大,供學生仔細觀察,待學生確認無誤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后,方可進行下一環節教學,凸顯學生教學主體地位,充分應用校企合作資源完善人才培養模式。
除借助校企合作資源完善課堂教學體系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開展頂崗實習活動,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如節假日、寒暑假、畢業實習等,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在崗實訓,給學生理論結合實際,檢驗自身動手實踐能力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實踐了解自身專業學習劣勢,為提高其汽修能力予以引導。為使在崗實訓活動得以有效落實,教師需結合學生汽修專業學習實況,制定在崗實習項目,并與合作企業協商活動事宜,吸納企業提出的在崗實訓建議,避免該活動影響企業運營,為該教學方略有效落實奠定基礎。例如,企業為向學生滲透其企業文化,提高人才培養成效,通常會將學生安排在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身邊進行幫、教、帶,觀摩老員工精湛的技藝,感受其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銳意進取的工作精神,使學生在學習先進汽修技術同時,能激發其工匠精神,在企業文化潤澤下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專業學習效率,在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能提高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凸顯高職院校教學方法及育人思想變革價值。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面向社會培育優質人才重要教育機構,需立足新課改背景,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思想加持下,積極思考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建設實訓基地,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改革教學方法,妥善應用校企合作資源,開發全新教程,展開教研工作,旨在完善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使產教研體系更為健全,凸顯校企合作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尹愛勇,張安東,顧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03):98-100.
作者簡介:
尤富儀,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