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臣 劉偉峰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教師角色狀態中進行教學,需要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斷地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的從對學生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的進行學習,通過教師轉變教學的角色觀念,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師角色 新課程標準
角色其實就是一個人在社會群體中的身份和與身份相適應的行為規范。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改革,要求教師角色不斷地進行轉變促進學生能夠高效的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夠真正的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到教學的過程中,才能夠進一步的促進學生的學習,促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成功。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師應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和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一個更加多元的角色走進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一、語文教師作為新型知識傳授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信息化的時代,書本和課堂上的教學已經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可以從電視、網絡、報紙上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和學習的經驗。教師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再是教師單向的給學生傳遞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是鼓勵教師和學生之間針對比較復雜的問題進行互相探討學習,共同努力進步。但是,教師作為學生知識學習傳授者的角色仍然沒有發生改變,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教師作為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角色質疑。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角色的變化,及時改變自己教學的方法,切實的全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進行服務,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習更多的知識。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時候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輕松的學習更多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解課本上字詞的教學時,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讓學生對生詞進行死記硬背,但是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思維,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比賽或者是游戲等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進行自主的學習,學生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所謂高效的教學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要得到顯著的提高,教師需要轉變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讓學生在積極的引導下能夠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本身除了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之外,還是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進行資料查找的工具,學習語文課程不僅僅能夠讓學生進行識文斷字,還能夠從思維層面對學生展開一定的培養和教育。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深層次的思維學習,讓學生自己運用學習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學習知識。教師在學生遇到學習方面的困難時,也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恰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明白所學習的知識內容。
例如:以古詩《春曉》的學習為例,學生在學習這一節課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從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古詩的含義,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多角度的啟發,讓學生進行學習。然后教師再給學生進行思維空間的展示,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學習古詩的含義。
三、教師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教學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和因人制宜的教學方式。不同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都不相同,導致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內向的也有外向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包括在課堂中間進行討論的時候也需要進行差別對待,讓學生之間在討論學習的時候能夠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優點。一切為了學生的學習,在當代語文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因人而異的進行教學,教師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上來,懂得關愛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采用發展的眼觀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內容討論的時候要盡量將內向的學生和外向的學生穿插起來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的時候能夠互相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的任務,有利于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和性格特點的培養。
四、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架構者
學生只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會非常的有限,但是知識是無限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如果僅僅在課堂上進行學習是不夠的。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不斷地擴充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積極開拓學生的視野。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做好學生課內和課外閱讀的架構者,不能僅僅圍繞著學生的課本知識進行教學,教師需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讓學生能夠從課堂的學習輕松的轉移到課外的閱讀中。首先,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籍的參考,讓學生能夠充分的進行閱讀學習。其次,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需要做好正確的指導,給學生講解如何選擇閱讀書籍,或者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如何進行積累閱讀材料等等。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課本上的知識之后,可以給學生選擇一些課外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學生能夠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能夠提高自己的閱讀素養,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五、小學教師是創新和教學引路人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就是真理,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就需要聽從教師的話,按照教師在課堂上的要求去做,其實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是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就是要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的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優化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思維,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充分的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激發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教師的教學內容進行積極思考,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去學習和探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認真的挖掘語文課文中的創新教育內容,巧妙地開辟創新教育的渠道和方法,對學生采取多種激發學習欲望的方式,在課堂上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進行時實踐鍛煉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積極的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教師作為學生終身學習實踐者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更替,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甚至其他行業的人都需要踐行“活到老,學到老”。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術不斷地出現,推動者這個社會馬不停蹄的向前發展,教師需要在給學生進行教學之前加強自身的知識理論學習才能夠適應教學的要求,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學習態度也能夠帶動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虛心的進行學習;另外教師也需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只有這樣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才能夠不斷地走向成功。最后,教師在教學之余多閱讀一些課外的書籍,不斷地獲取外界更多的知識,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完課文內容的時候,可以給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看到教師如此的知識淵博,自己也會更加認真的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新的知識,讓自己更好的發展。
七、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及早的認識到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自己的教學角色有不斷地更新認識,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教學角色的轉變,這樣才能夠確保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順利進行,完成教學的任務,讓學生在走出學校的教學之后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龍碧芳.論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角色轉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132+4.
[2]李立廣.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換[J].學周刊,2017,(20):82-83.
[3]尹京孌.轉換教師角色,激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3,(25):109.
[4]吳梅.小學語文教師角色轉變新思考[J].學周刊,2012,(18):170-171.
(作者簡介:[1]崔玉臣,寧陽縣東疏鎮大伯小學;[2]劉偉峰,寧陽縣泗店鎮許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