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改形勢下,學校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為全面的改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進行相應的轉變。眾所周知,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學生和知識、經典文學之間的一次靈魂溝通,是師生之間的一種知識交流。因此,學校和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教育,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這是被老師和學校所忽視的一部分,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老師應該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質量而不斷努力。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具體措施
知識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而閱讀就是進行知識積累的有效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教育就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來說閱讀教學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就是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一個問題。老師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老師的教學方法除了要有一定的專業性之外,還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用性,老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轉變自己的教學思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從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閱讀是一種知識積累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種陶冶情操的生活方法。然而在當今的時間背景下,物質生活的誘惑不斷增多,人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這就導致了許多人不愿意去進行閱讀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我國的教育行業。目前的教學現狀就是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他們的閱讀行為只是一種為了完成老師的要求而展開的機械式閱讀,學生的閱讀行為存在著一定的功利性和投機性。同時,那些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文本都是一些較為枯燥的閱讀文本,缺乏足夠的文學韻味,使學生難以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不可能有所謂的閱讀積極性。這是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育的最大困境。
二、 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方法
(一)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活動需要有著老師的積極引導,換句話說,就是需要老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于那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點文本和難點段落,老師可以營造特定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更加全面地理解教訓內容。比如在講解課文《變色龍》的時候,因為學生只知道變色龍是一種在危險的時候通過變色而自我保護的生物,但是他們不明白為什么把文章的主人公契科夫叫做變色龍,這樣就需要老師的耐心講解和積極引導了,老師可以把契科夫在不同的人面前不同的說話態度和變色龍在不同的環境所進行變色活動進行比較,就能夠讓學生生動且深刻地認識到作者對契科夫的嘲諷,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態度。
(二) 課前預習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笨鳥先飛”,這就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依然適用。課前預習對一堂新課的展開是非常重要的,這是許多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新課之前的必然要求。但是許多學生經常完不成課前預習的工作,一方面在于他們的學習態度問題,一方面則是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抓不住文章的重點所在,這就使他們的預習工作難以積極有效地展開,時間一長,學生就完全失去了進行課前預習的習慣和興趣。同時,老師難以對每個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這就使許多學生養成了投機習慣,久而久之,課前預習就不了了之。因此老師一定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讓他們帶著一定的問題展開課前預習。所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對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作用。
(三)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由此可見,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以后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積累足夠的文學素材,培養一定的文學素養,對一生的學習和工作都有著極大的好處。但是,如何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需要有著一定的技巧性,許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做相應的摘抄或者寫一些讀后感,這些都是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方面。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勤于做筆記、善于做筆記。這種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環境,學生可以通過做摘抄和寫心得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內容。同時,老師也要幫助學生選擇優質的閱讀材料,不僅要有一定的文學性,也要有一定的適用性和靈活性。
(四) 尊重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新課改條件下,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那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育中,老師也必須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老師要做好角色的轉變。在初中語文閱讀中,老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優質的閱讀文本,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過程中,老師不應該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加應該是學生的朋友,應該和學生養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老師也要在班級內部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友好互動。比如在講解相關的課文時,老師可以把學生分成是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里面進行小組表演。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度,也幫助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同學關系。這是新課改條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閱讀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語文教育的整體質量。以往的傳統語文教學中,閱讀教育一直沒有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在新課改條件下,老師必須重視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沈玲玲.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天地,2015(2):62-63.
[2]洪志協.試論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校園旬刊,2017(7):151.
[3]李業明.淺談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6(2).
作者簡介:
劉艷,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