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鴻鳩 鄒蕭霞
摘 要:在許多試題中,化學平衡常數(用K表示,下同)常作為化學平衡考查的一個“熱點”。
關鍵詞:化學平衡常數;考查方式;“熱點”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判斷可逆反應進行的程度
K值越大,可逆反應平衡體系中生成物越多,正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轉化率越高,反應進行越完全;反之,K值越小,可逆反應平衡體系中生成物越少,正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小,轉化率越低,反應進行得越不完全。一般來說,當K值大于105時,反應進行完全。
例如,在某溫度時,H2+Cl22HCl,K=5.3×1033,H2+I2(g)2HI,K=48.74。H2與Cl2反應進行的程度大,H2與I2(g)反應進行的程度小,可以確認H2與Cl2的反應進行得完全,不是可逆反應,H2與I2反應進行不完全,是可逆反應。
二、 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①溫度升高,K值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吸熱;K值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放熱。
②溫度降低,K值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正反應放熱;K值減小,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吸熱。
例如: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對于可逆反應:
Cu(NH3)2Ac+CO+NH3[Cu(NH3)3]Ac·CO,K與T存在如下關系:15℃時,K=5×104,50℃時,K=2,100℃時,K=1.9×10-5。
試判斷該反應為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解析:通過K與T的關系可得:升高溫度,K值減小,說明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放熱。
三、 判斷可逆反應是否平衡以及不平衡時反應進行的方向
對可逆反應mA(g)+nB(g)pC(g)+qD(g),在定溫下的某時刻,QC與K有如下關系:QC=cp(C)·cq(D)cm(A)·cn(B)(QC為濃度商)
當QC
例如:在定溫下的密閉容器中存在如下反應:
2SO2+O22SO3(g),已知二氧化硫的起始濃度為0.4 mol/L,氧氣的起始濃度為1 mol/L,經測定某溫度下的平衡常數約為19,當二氧化硫轉化率為50%時,判斷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若未達到,向哪個方向進行?
解析: 2SO2 + O2 2SO3
起始濃度(mol/L): 0.410
轉化濃度(mol/L): 0.4×50%0.10.2
轉化后濃度(mol/L):0.20.90.2
此時:QC=c2(SO3)c2(SO2)·c(O2)=0.220.22×0.9=109<19=K
所以,當SO2轉化率為50%時,反應未達平衡狀態,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四、 計算反應物的轉化率
根據轉化率的計算公式:
轉化率=已反應的反應物濃度該反應物的起始濃度×100%
已知平衡常數和平衡濃度(或起始濃度),可以計算起始濃度(或平衡濃度),進而可以計算出反應物的轉化率。
例如:考查方式三中的例題:繼續設問達平衡狀態時,SO2的轉化率應為多少?
解析:設SO2的轉化率為x,則:
2SO2+ O2 2SO3
起始濃度(mol/L):0.410
轉化濃度(mol/L):0.4x0.2x0.4x
平衡濃度(mol/L):0.4(1-x)1-0.2x0.4x
則:(0.4x)2[0.4(1-x)]2·(1-0.2x)≈19 解得:x=0.8
所以SO2的轉化率為80%。
五、 計算可逆反應中某物質的平衡濃度或起始濃度
依據平衡常數和起始濃度來計算平衡濃度,也可依據平衡常數和平衡濃度來計算起始濃度。
例如:在容積為1.0 L的密閉容器中,將1.0 mol H2O和0.2 mol CO混合加熱至600℃,達到下列平衡:H2O(g)+CO(g)H2(g)+CO2(g),K=1.0,試求H2O的平衡濃度。
解析:設x為達到平衡時H2O的平衡濃度,
H2O(g)+CO(g)H2(g)+CO2(g)
開始濃度(mol/L):1 0.2 0 0
轉化濃度(mol/L):1-x1-x1-x1-x
平衡濃度(mol/L):xx-0.81-x1-x
根據K=c(CO2)·c(H2)c(CO)·c(H2O)=(1-x)2x(x-0.8)=1,得x=0.83
故H2O的平衡濃度為0.83 mol/L。
作者簡介:
田鴻鳩,鄒蕭霞,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