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發展需求,英語專業的二外教學也是外語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旨在探討英語專業二外日語教學的重點,把握外語人才培養的方向。
關鍵詞:英語專業;二外日語;教學
英語是每個專業必修的外語課程,而以英語為專業的學生必須再修一門英語以外的外語課程。進入大學階段的英語專業學生要從零開始學習另一門外語,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一種機遇和挑戰。
一、 英語專業二外日語教學現狀
日語和英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體系,與中文和英文的語序和結構大相徑庭,這對于初學日語的學生來說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應。只有少部分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及有進一步考研深造打算的學生,有著明確的日語學習動機。剩下大部分學生都只是把二外當成是一門必修的公共課,只求能夠及格拿到學分,平時疏于語言的積累,以至于越學越難,越難越不想學的不良循環。
據悉,高校開設二外多在大三,少數學校大二或大四會開設一個學期,每周2-4個課時,一學期32-64個課時,總課時在128到160課時左右。以教材《新版標準日本語》為例,學完初級上下冊48課的內容160個課時是完全不夠的。師資方面,有的院校沒有日語專業,二外的教師不用教授日語專業課程,師資人數較少,難以形成教學和科研團隊。在教學方法上,二外日語課堂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二外課堂也引入了多媒體教學,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上尚難落到實處。
二、 二外日語教學重點
在2018博鰲亞洲論壇上,官方采用騰訊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同聲傳譯,與人工翻譯優勢互補、協同進步,共同發揮翻譯在經濟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不僅如此,騰訊翻譯現已正式通過騰訊云服務向行業開放AI翻譯解決方案,目前翻譯能力已經輸送到社交、教育、旅游、硬件等各行業領域。隨著人工智能的研發和完善,對外語翻譯人才的就業也會有一定的沖擊。因此,外語教學應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外語不再是一種特殊的優勢,而是要將外語技能當作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工具和一種跨文化交際能力。
筆者認為,二外的日語教學的重點在于夯實基礎和文化交際兩個方面。在有限的時間內夯實語言基礎,為以后有需要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同時,要始終堅定地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且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人才。所以,英語專業二外日語學習的重要性如修剛(2018)指出:“能通過日語學習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并以積極開發的態度對待多元文化現象;能敏銳覺察并能合理解釋和分析文化差異;能靈活運用策略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務;能幫助中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一) 注重基礎語音和詞匯教學
日語文字既吸收了中國漢字,又在此基礎上發明了片假名和平假名,這使得日語文字變得復雜。不像中文發音與字形完全分開,也不像英文韓文全是由發音文字拼寫。這種漢字與日語假名混合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讓初學者有種親切感,同時也容易放松懈怠,掉以輕心。日語漢字的發音有音讀和訓讀兩種,由于漢字傳入日本的時間和地域差異,也導致了日語漢字也存在多音字的現象;文字在傳播和發展過程中,一些詞匯的意義也經過演變與中文大相徑庭。這些復雜性與初見的松懈形成鮮明對比,導致日語入門容易,深入學習后越來越難。
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拼讀假名,語音音調準確。發音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開口交流時的信心和傳達的有效性。日語中也有和中文一樣通過音調來區分的字,比如“雨”讀作あめ,音調是頭高型;而“飴(糖)”讀作あめ,音調是平板型。這種情況下,如果發音音調錯誤,就會導致傳達的意思有誤。學習詞匯時如果不掌握音調,在交流過程中也會增大理解難度。因此在二外日語教學中首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在課堂中讓學生多說,多進行跟讀模仿練習,糾正發音。從單詞、短語的模仿跟讀表達出發,建立良性循環,提高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刺激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二) 加強跨文化知識的課堂滲透
語言的學習最終是為了促進對不同國家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彼此的溝通和交流。然而,任何理解和交流都是建立在對文化和背景的了解基礎之上。單純的語言交流,失去文化的支撐都會顯得蒼白無力。而且英語和日語分屬于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不同的體系,如果能夠很好地將跨文化融合入教學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中國的用人單位開始傾向于以能力為主的競爭體制。同時,教育機關為了提高就業率,也大力著重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能力主義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對于很大部分英語專業學生就業的歐美外資企業來說非常合適,但也有一部分選擇就業的企事業單位不一定適用。日本引入以能力至上為中心的教學競爭機制后,形成了現代日本年輕人日趨追求個性的心理,這與日本長久以來講求團隊精神和“和”的精神文化有著明顯的不協調性,而同為東方亞洲國家的中國,自古也講求以和為貴,國家、民族、集體利益高于一切。而推崇能力主義的企業雇傭理念也勢必會對此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在英語專業二外課堂加強日語語言以外的文化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結語
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目標、教師業務能力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二外日語教學教師也必須轉變認識和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重點,引領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新領域新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二外的學習能夠獲得更廣闊的國際最新科學知識和前沿動態,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多語的優勢。
參考文獻:
[1]修剛,新時代中國專業日語教育的轉型與發展[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8.
作者簡介:
彭群林,湖南省衡陽市,衡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