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語言技能,然而在農村許多學校的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重筆試輕口語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聽、說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交際能力;學生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也要求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還要求師生上課下課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用。
一、 學生現狀
目前,在農村許多學校的英語教學中仍然普遍存在著偏重筆試忽視口語的現象,甚至許多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高中畢業,十年寒窗苦讀英語,結果聽不懂英語,說不出英語,實為“啞巴英語”。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低下,除了客觀上受傳統英語教學理念的束縛,我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 心理障礙
農村貧困地區學生學習英語存在著心理障礙。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時總是容易出錯,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錯誤越多,越怕說英語;越怕說英語,錯誤越多。在自尊心方面非常敏感,怕同學嘲笑,羞于開口,或畏懼開口,采取消極躲避的態度,從而缺乏英語口語學習交流的信心或失去信心。
(二) 認識問題
學習受考試指揮棒的引導,或受英語學困生的誤導,認為學英語只是考考筆頭試而已,因而對英語口語訓練持輕視漠視的態度,不予重視。
(三) 意志薄弱
缺乏英語學習的毅力和恒心??谡Z能力的提高需要付出長期艱辛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更無捷徑可走。一部分學生在背誦了一些課文之后不見成效就輕易打“退堂鼓”,他們開始有學英語的好奇心,逐漸地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 環境局限
眾所周知,兒童習得母語的語言環境是自然完美的,實踐機會幾乎是無限的,而我國中學生學習外語的語言環境是非自然的,是在沒有英語自然環境條件下學習的,人為設置的實踐機會很少,一般僅局限于課堂。
二、 教師主導作用的意義
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素質,發揮好主導作用。
《英語課程標準》給外語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不應該再“穿新鞋走老路”“舊瓶裝新酒”。對教師來說意味著要拋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單調陳舊的教學方法,遵從語言的交際性原則,積極組織內容豐富、精彩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一) 實施情感教育
教師要全心全意愛護學生,多接近學生,多和學生談心,把每個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他既是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也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當學生感到老師關注和愛護他們時,就會產生愛意、滿意、尊敬等內心體驗,就會對老師所教的課產生積極性,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理解、信任學生,細心地觀察并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好惡、困惑和困難,及時地給予鼓勵和幫助,使他們感覺到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很無助,而是身后有和藹可親的老師在鼓勵加油,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能力更自信,這所謂“親其師”。
(二) 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要提高各種素質,特別是口語能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因此各個方面都要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表率帶頭作用。不僅在于外在的言談舉止,而且表現在思想觀念的新穎。上課時飽滿的熱情,溫和的笑臉,滿腹的詩書,靈活的身姿,精神抖擻走上講臺,娓娓道來,侃侃而談,生動有趣,收放自如,更應是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用內涵修養和知識素養hold住他的學生。教師還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開拓進取,適應新課程標準對廣大教師的要求,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適應教材的更新,及時“充電”,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加強現代教育理論以及國內外英語教學先進成果的學習和研究;掌握并采用各種先進教學設備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資源;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制作出實用的得心應手的課件,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最優化程度;注重語言文化的學習與教學。作為一種語言的傳播者,必須盡可能地去學習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等背景知識,對比不同國家民族文化差異,指導學生恰當運用英語語言來進行交流,使自己的教學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擁有“源頭活水”。這謂之“信其道”。
三、 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創設多種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陣地,口語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形式,活動是激發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重要手段。
課堂上師生之間要有信息交流的需要,即教師要有信息傳達給學生,學生有獲取信息的興趣和愿望。因此,教師有目的地呈現學習任務,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聽說技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教師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喚起學生的學生動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維持他們的注意力,排除心理障礙,迎合學生的表現欲,滿足他們的成就感,使他們擁有接收信息的“胃口”,如饑似渴地來運用英語交流信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人人參與,大家開口,適當調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達到最佳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
(二) 創設英語教學情景
我國中小學校學生一般都是在沒有真實語言環境的條件下學習外語的。首先,教師要創造一個英語的環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情景各異,內容不同,用英語組織教學。通過長期的、一系列聽說訓練,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聽覺記憶,達到熟練基礎上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1. 每節課前2~5分鐘,讓學生們自由會話,將購物、乘車、郊游、天氣、日期、回鄉偶遇、路途邂逅、家庭瑣事、所見所聞等話題,隨心所欲地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們便踴躍參與,習慣成自然了。
2. 課堂值日生匯報
上節課文朗讀、背誦、復述、角色扮演、出勤、早餐、衛生等,學生用所學的熟悉的詞匯、短語、句型表達各自的思想,熱情高,開展得好了,便形成習慣了,訓練了英語聽說交際能力。
3. 利用實物、卡片、圖畫、簡筆畫等教學單詞、課文,使教學內容直觀化。具體的、直觀的形象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直接理解,加深印象,強化記憶。
4. 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語言學習必須得走出課堂,成為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梢越M織英語課外活動小組,講故事、學唱英文歌曲、英文詩歌朗誦、演講比賽等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另外英語學習者還應當做一個“有心人”,處處留心皆學問;不怕“丟面子”(Enjoy losing face),養成晨讀背誦的好習慣。
5. 加強閱讀和背誦
聽和讀是說的前提,沒有足夠量的輸入就沒有足夠量的輸出,因此,除了課本外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大膽模仿,接觸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語材料,好的文章細細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體會一下他們說話的方式,日積月累,語感增強了,知識積累了,詞匯豐富了,句型熟悉了,想說的話就脫口而出了。
6. 利用多媒體、網絡和各種英語學習軟件
多媒體輔助教學所具有的優勢大大彌補了英語口語教學環境的缺失,其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語言輸入為英語口語訓練創造非常有利的條件,其大量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背景展示、適時畫面、現場直播、面試、演講、短劇、電影等等為英語學習者創造了更多的視、聽、說機會,有利于刺激學生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增強學生注意力和表達欲望,教師應做好把控和引導,加之各種在線英語教學平臺和軟件的參與和使用,我們的英語口語教學一定會出現嶄新局面!
作者簡介:
劉雨,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