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多年的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中,本人深深地認識和體會到,體育教師授課也要像語數外、理化生老師的授課那樣,力求運用一些生動、形象、簡練的教學語言來講述,同時配以正確、輕松的動作來輔助教學,進而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精神上得到學習的滿足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內心深處產生積極的感染力,并轉化為他們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內部驅動力。
關鍵詞:培養;學生;興趣
一、 設置情景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課堂設置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努力創設、引入或再現一種富于形象性、情感色彩的具體氛圍、場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同時教師要把課堂內容力求做到故事化和情節化,或者師生可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另外教師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及演變來隨時調整課堂的教學內容,這樣一來,就會把學生引入自己既定的學習情境中來,同時教師可結合并適當運用一些動作示范、活動參與、游戲競賽、表揚鼓勵等手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進一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課的的興趣。如:我在教學生練習韻律操表演時,先放磁帶,然后老師跟著磁帶完整地示范一遍,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著老師“連綿不斷,形如流水,剛柔相濟”的韻律操表演,老師精湛嫻熟的示范動作深深地被學生陶醉了,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學生學習韻律操的興趣。
二、 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
首先教學方法要活潑有趣。教師要把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變成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追求體育鍛煉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挖掘體育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體育特有的魅力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如游戲法、競賽法、互助法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之中,從而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其次,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愛好、特長,又要考慮到學生自身要求,盡量安排一些實用性、趣味性較強的內容,把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變規則或場地器材,降低動作難度,使學生在體驗體育樂趣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
三、 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對授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練習內容、運動負荷,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任務,達到目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如力量訓練時,我安排了如下內容:俯臥撐10次×3組;立臥撐10次×3組;蛙跳20米×3組;團身跳15次×3組;引體向上15次×3組;加速跑30米×3組。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三組練習。有時布置一些運動量和強度大小不同的項目,讓學生自己選擇。使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感覺到自己是學習和練習的主人,他所做的是自己選擇的事,而不是被動地去完成教師強加給他的任務。這樣,學生便會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從而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 理論結合實踐,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重視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播,盲目地教給學生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術、技能,這樣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只知其表,而不了解技術的內涵與機理所在,更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遏制了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步伐。針對這一弊端,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加強實踐課的教學,更應該注重理論課的教學。這樣,學生既能學會一定的運動技術,也能明白這項技術的運動機理、鍛煉價值與實際意義,從而在實際生活中能選擇性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體育鍛煉。另外,要加強體育衛生與保健知識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科學有效地鍛煉不僅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而且能改善人體的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五、 鼓舞信心
信心是一種支配力量,學生一旦喪失了信心,也將喪失學習的興趣。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反映和學習成績,都應充分重視,即使對基礎差的學生,也不應輕視他們,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對他們在學習上的點滴進步,更要及時地,實事求是地給以肯定,增強能學好的信心。我代課的八(3)班吳某同學從小體弱多病,上體育與健康課時,由于體質差,學動作時害怕別人恥笑,從而害怕上體育與健康課,我利用他愛好文學的特點,問他,為什么有這么好的文學功底?他說平時多看書,多注意積累。我說,那么體育跟文學一樣,平時多注意鍛煉日子久了,就一定也能做好。并詳細給他制定了訓練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他的身體素質明顯提高,從此增強了自信心,對體育與健康課越來越有興趣。
總之,我認為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如能靈活運用以上幾點,對學生做到區別對待,一視同仁,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很快激發起來,從而達到提高體育與健康課質量的目的。
作者簡介:
何玉躬,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