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四十分鐘有多長?對于我,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答案就是一節課。一節課短短的四十分鐘里,怎樣能讓學生學得放松,學得專注,且收獲滿滿;讓教師教得輕松,較好地完成預設的重難點;讓課堂火花碰撞,激情閃耀?想必那定是一堂所有教師都追求的——高效課堂。
2016年我有幸參與了省基礎教育校本科研“十三五”課業改革實驗項目,我校研究的課題是《有效教學實踐與高效課堂實驗研究》,因此我也對高效課堂有了進一步研究與實踐。下面以我的一堂實驗課為例,淺談一下我是如何實踐的。
一、磨刀不誤砍柴工——備課
(一)師備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思親名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表達了詩人強烈的孤獨之感和思親之情,也可見詩人的煉字功底。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目標時,我是非常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分為以下四點:
1.通過五步法自學古詩。(四年級下學期,學生基本已具備自學古詩的能力,全程學生都是主體,教師做引導。)
2.通過抓字眼理解古詩意思。(古詩學習,理解詩意應當是主要和重要部分,通過抓字眼,把疑難字詞作為突破口,對理解整句詩乃至是整首詩都非常有幫助。)
3.嘗試尋找詩人的煉字亮點。(這個目標其實是抓字眼的一個升華,更是向下一個目標悟詩情的一個過渡。通過尋找煉字亮點,學生能發現詩人在寫古詩時也是字斟句酌,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樣會給學生帶來思考,給自己的寫作帶來激勵。)
4.通過想象補白、聯系實際悟詩情。(悟詩情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個方法,通過想象給古詩情節補白,聯系實際去體會詩人情感,既促進學生想象力,又能設身處地地感悟,這樣體會到的詩情情真意切。)
(二)生備課
對于古詩,學生在預習時,基本上能夠按照解詩題—知詩人—抓字眼—明詩意—悟詩情這五步法進行初步了解。但預習時絕不要求學生死板地摘抄資料上的詩意。因為這樣會阻礙學生思考與探究,只需要學生能把這五步大體過一遍,有個初步感知,預習重點放在查字典解決生字并且查閱詩人資料作為積累即可。對也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這也是他們力所能及且已經養成習慣會完成的預習任務。
二、萬事俱備,只待“火花”
相信做了充分的師生備課之后,教師思路清晰,目標明確,課堂上節省了不必要的繁冗的過程,只待一堂火花碰撞的課堂了。所謂的火花就是在做了預習后,學生在自學提示下,對文本產生了疑問,進而去探索研究,生生之間產生質疑,再討論,最后大家自己解決疑惑。我想一節課最美好、精華的部分莫過于此。整個環節中,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穿針引線,調控一下時間和節奏。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1.解詩題、知詩人。
(1)學生通過找詩題中的關鍵字“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2)說說自己對王維的了解。(提醒學生不要“照本宣科”,只要是記憶中的,能說出一句也可以,然后其他人繼續補充。)
2.通過抓字眼來明詩意。
(1)學生找出字眼:獨、異鄉、異客、逢、倍、遙知、茱萸,教師在PPT上將這些字眼畫出來。
(2)回顧解釋字眼的方法,通過合作學習自己解決字眼。
(3)通過匯報字眼意思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讀詩句。
3.嘗試尋找煉字亮點、悟詩情。
(1)自學提示:你認為詩中哪個字用得好,圈出來,跟同桌之間互相說說用得好的理由。
(2)預設重點字:獨、異、倍。
(3)講到“獨”時,訓練口頭表達,通過補充填空,體悟詩情。
(4)講到“倍”時,利用學習單,補寫小練習,通過想象補白體悟詩情??偨Y補白方法上板。
(5)通過語言,聯系實際,再次體會詩情,總結方法上板。
4.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1)解詩題:抓住關鍵詞。
(2)知詩人:預習時查找資料。
(3)明詩意:抓字眼。
(4)悟詩情:想想補白、聯系實際。
(5)拓展古詩《雜詩》當做作業。
三、本課的高效所在
1.“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我想這句話用形容每一堂課上與課前準備之間的關系也不為過。備課時,我把教學目標反復推敲,最終定為之前提過的四點,重點以是抓字眼、尋找煉字亮點和補白想象悟詩情為抓手,這樣設計下來,時間安排合理,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動力和興趣去學。
2.通過出示自學提示、學習卡、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生生之間質疑并討論解答等多種方式,全程讓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就是這堂課的主人,即使說錯也無所謂,其他同學幫助補充,在舒適且不缺激情碰撞的氛圍中完成學習。這其中學習卡的設計是重點,一定要達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要有創意,且不能過難或過易,并能為完成教學目標很好服務。
3.不可小覷的一分鐘課堂小結。小結是以師生問答形式進行的。(師:這節課我們在解詩題時用的方法是?生:抓住關鍵字。師:在知詩人時用的方法是?生:預習時查找資料。師:在明詩意時用的方法是?生:抓字眼。師:在悟詩情時用的方法是?生:想象補白和聯系實際。師:有了這些法寶,我們以后完全可以試著進行?生:自學古詩了。)此時,看到學生自信飽滿,臉上洋溢著成就感時,我就知道,這是一堂高效課堂。學生不僅僅學會了這一首古詩,更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既做到了“授人以魚且授人以漁”,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為教師,是很欣慰的。
課后,學校把我的這堂實錄課作為古詩課的典范收錄到學校資源庫,得到同事們的認可,給了我很大鼓勵。但我知道,在追尋高效課堂的這條道路上,我也才起步。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高效”兩字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中,它更是一種工作、生活、學習的熱情方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向導,我會不忘初心,在教育這條道路上,繼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