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 要:《指南》中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和發展的基礎。”《綱要》中也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見,體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本文就當前幼兒園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說幾點看法,并提出幾點改進措施,以便我們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體育活動;問題;措施
一、學前兒童體育活動現存的問題
1.幼兒園教師體育意識、專業知識和技能方法貧乏
大多數幼兒教師的體育理論知識薄弱,不懂得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調節體育活動的運動密度和運動負荷等,從而導致體育活動方法、手段、內容單一。這使得不少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知道如何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和運動發展的規律合理安排體育活動,調節活動量,致使體育活動中幼兒的活動量偏小或超負荷而達不到鍛煉的目的。體育活動失去了最本質、最核心的強身健體功能。另外由于教師自身沒有一定的正確的技巧知識,在活動時幼兒出現的一些錯誤的姿勢,教師往往不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這也影響了幼兒對基本運動能力的掌握。另外教師雖然對于活動內容的選擇和形式的設計都較重視,但對于一些輔助活動就較隨意。例如,有些教師認為幼兒體育活動的強度較小,動作幅度也不大,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沒有必要。其實,這是體育意識較弱的具體表現。幼兒體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養成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包括了運動前后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
2.教師過于注重幼兒安全因素,幼兒運動負荷不足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幼兒園擔負著保育與教育的任務,《綱要》中有對幼兒進行安全、保健的教育要求。但是,幼兒是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群體,幼兒在園內活動中,難免會出現摔傷、碰傷、跌傷等事故,尤其是體育活動和幼兒的自由活動更容易出事故。所以幼兒園將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做到時時處處警惕。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就本著“少動少危險,多動多危險,不動不危險”的想法,壓縮幼兒的體育活動時間,或在戶外體育活動時對幼兒活動內容進行限制。運動負荷不足是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過于求穩、注重安全因素,導致教師忽視了體育活動的本質屬性,隨意選擇內容,不研究如何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和運動發展的規律合理選擇、安排體育活動,這也導致體育活動價值無法得到正常發揮,不能很好地促進幼兒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3.重視活動形式,缺乏明確的體育活動目標,體育教學內容隨意、無重點
活動形式的設計固然很重要,但幼兒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發展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幼兒園體育目標是幼兒園體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幼兒園體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但實際上很多幼兒園沒有明確的幼兒體育活動目標,這就使得幼兒體育活動盲目較大,使幼兒體育活動缺乏科學性。應根據全面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的原則,按照不同年齡和素質發展要求,合理設計幼兒的力量、耐力、速度、平衡、靈敏等素質活動內容和評價標準,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科學性。
二、學前兒童體育活動改進措施和建議
1.把握規律,整合資源,夯實課堂常規教學基礎
幼兒體育課堂常規從集合、點名到講解游戲規則,從游戲過程注意事項到游戲結束清理現場,幼師在精心設計體育課堂常規的同時,要工作前移,讓孩子積極參與到游戲設計中來,既要讓孩子充分了解游戲活動的規則和制定規則的重要性,又要傾聽孩子的建議,從而激發孩子的創新思維和興趣,使孩子們在健康、平等、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習生活。
2.科學安排,注意運動量,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
在一個好的體育活動中,講解、示范、練習、休息的密度應科學合理。其中,練習的密度最大,一般來講,可占整個活動的50%~70%。在具體教學中,開始部分應做一些活動量不大的活動,在中間部分安排強度大、難度高的身體練習,使幼兒達到適宜生理負荷的高峰,結束部分安排活動量較小的游戲或放松活動。在組織指導時,要注意精講多練,減少過多的排隊等待的時間,同時,教師可適當選擇一些強度較大,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內容,這不僅鍛練了幼兒的身體,也使幼兒的心理素質大大增強。
3.育兒為本,健康第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所以要認真學習和領會綱要精神,從幼兒園體育資源和孩子身體發育的實際情況入手,緊扣幼兒生理發展特點和體育教學計劃,選擇和設計活動內容,重視孩子的主體地位,培養孩子的終身體育意識。
4.精在事前,細于過程,大力加強安全管理
由于幼兒受先天發育和后天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孩子在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興趣愛好及運動能力都存在差異。因此,在游戲活動中,同樣的動作,有的孩子能夠輕松完成,但有的孩子即使努力也未必達成,這就要求幼兒體育教師要“蹲下”身子融入到孩子中間去,既引導孩子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又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態度、個性特征等,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及時制止不安全行為。
總之,積極地開展戶外體育活動,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有助于提高幼兒運動能力,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發展。在幼兒體育教學中,我們應該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09).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09).
[3]馮志堅.學前兒童體育[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