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鄭敏
摘要 隨著現代煙草農業的發展,烤煙移栽技術不斷被改進和創新,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本研究系統分析了起壟高度、挖窩深度、煙苗高度3個關鍵因素對煙葉生育期、農藝性狀以及經濟性狀的影響,旨在為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術實現本地化提供依據。結果表明,起壟高度、挖窩深度、煙苗高度對烤煙生長發育、產質量產生顯著影響,通過綜合分析,起壟高度20~25 cm、挖窩深度12 cm、煙苗高度6 cm組合處理對烤煙生長發育及產、質量的作用效果最佳,探明了適宜隴縣煙區最佳的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參數,促進了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在該煙區的發展。
關鍵詞 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本地化研究;陜西隴縣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09-02
烤煙移栽方式會直接影響到煙株的生長和物質積累,進而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適宜的移栽方式是提高煙葉產量和改善煙葉品質的基礎[1-3]??緹熌は滦∶缫圃约夹g源于延安地區,這種移栽方式為煙苗生長營造了適宜的土壤溫度、濕度環境,促進了煙苗早生快發,保證了烤煙的適時早栽,增強了煙株抗旱能力、減輕煙株病蟲害發生,實現了提質增效,已得到煙農的廣泛認可和推廣。但延安生態氣候情況、生產條件與隴縣有明顯區別,烤煙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參數也不相同。本研究通過對膜下小苗移栽的起壟高度、挖窩深度、煙苗高度3個關鍵因素的配套組合對煙葉生長發育、農藝性狀、產量和質量等的影響分析,旨在獲得適宜本煙區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參數,探索出適合隴縣煙區條件的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技術,實現技術本地化。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在曹家灣鎮流渠村開展,試驗地地勢平坦,前茬作物為烤煙,土壤肥力均勻,排灌方便,具有代表性。供試烤煙品種為遼煙17,煙苗移栽時間為4月23日,移栽方式為膜下小苗移栽。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多因素設計,3個試驗因素分別為起壟高度、挖窩深度、煙苗高度。起壟高度設置為15、20、25 cm;挖窩深度(地面到窩底端的距離)設置為12、15、18 cm;煙苗高度設置為6、8 cm,共18個處理,試驗設計具體見表1。不設重復,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小區6行,每行不少于15株。試驗地塊四周設置不低于2行的保護行。其他措施按當地規范化措施進行。每個小區之間設置有1.2 m寬的道路,便于數據測量記載及大田管理。
1.3 測定指標和方法
1.3.1 烤煙生育期記載。選擇每個小區具有代表性的10株烤煙,記錄團棵期、初花期、打頂期、腳葉成熟期、頂葉成熟期、大田生育期。
1.3.2 烤煙農藝性狀記載。在每個小區選擇長勢長相均勻一致、能夠代表小區生長狀況的煙株10株,按照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調查每株圓頂期農藝性狀,包括株高、有效葉數、莖圍、節距、葉長、葉寬及單葉葉面積(0.634 5×葉長×葉寬)。
1.3.3 烤煙經濟性狀調查。分區計產,統計煙葉產量、產值和上中等煙比例,煙葉產量、產值由小區產量、產值折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烤煙生育期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處理烤煙生育期有明顯差異。處理16、18進入團棵期最早,與其他處理相比早發快長;處理1、2、3、5、6、7、8初花期、腳葉成熟期較早,其他處理相對略遲;處理13、14頂葉成熟期最早,處理15、16、17、18、7、8次之,其他處理相對較晚;處理13、14大田生育期最短,處理15、16、17次之,其他處理大田生育期相對較長??傮w來看,起壟高度與頂葉成熟期、大田生育期有直接關系,在一定范圍內,起壟高度越高,頂葉成熟期越早、大田生育期越短。
2.2 不同處理對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對烤煙農藝性狀的影響不同,處理12、8、5、14平均株高相對較高,處理6最低;處理5、7、12、14、15、18莖圍相對略粗,處理4、17相對較細,其他處理之間相差?。惶幚?、12節距相對略大,處理1、17相對略??;處理3、5、12、14、18有效葉片數相對較多,處理2、4、8、10、17相對較少,其他處理之間相差?。惶幚?7、18葉片面積相對略大,處理4、6相對略小。
2.3 不同處理對烤煙經濟性狀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13、14單葉重、均價、產量、產值、上中等煙比例等方面均優于其他各處理,處理7、15、16次之,處理1、3、4、5、6在單葉重、均價、產值等方面表現相對較差??傮w來看,在2017年的氣候條件下,起壟高度與單葉重、均價、產量、產值、上中等煙比例等方面有直接關系,在一定范圍內,起壟高度越高,單葉重、均價、產量、產值、上中等煙比例等越優。同時,在保持起壟高度、挖窩深度不變的情況下,煙苗高度變化對經濟性狀的影響有一定的規律性,處理5與處理6相比、處理7與處理8相比、處理9與處理10相比、處理11與處理12相比、處理13與處理14相比、處理17與處理18相比,呈現出在煙苗高度為6 cm時,經濟性狀整體優于煙苗高度8 cm的趨勢;在保持起壟高度、煙苗高度不變的情況下,窩深12 cm的處理,經濟性狀整體呈現出優于其他2類(窩深15、18 cm)處理的趨勢。
3 結論與討論
有研究表明,烤煙膜下小苗移栽能充分利用水、肥、光、氣、熱等自然資源,具有地膜覆蓋栽培的綜合作用,是解決烤煙前期生長低溫而影響大田移栽的一項有效技術措施,也是促進煙株早生快發、避開病蟲害發病高峰和提早開采期、提高煙葉產量品質、增加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4-6]。本研究結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起壟高度、挖窩深度、煙苗高度3個關鍵因素對煙葉生育期、農藝性狀以及經濟性狀產生顯著影響,綜合得出處理13(起壟高度25 cm、挖窩深度12 cm、煙苗高度6 cm)對烤煙生長發育及產、質量的作用效果最佳;處理14、7(起壟高度25 cm,挖窩深度12 cm、煙苗高度8 cm;起壟高度20 cm、挖窩深度12 cm、煙苗高度6 cm)次之。通過綜合分析,總體來看,適宜在隴縣煙區最佳的膜下小苗移栽技術參數為起壟高度20~25 cm、挖窩深度12 cm、煙苗高度6 cm。
4 參考文獻
[1] 李茜,賈春雷,胡晨浩,等.井窖式小苗移栽方式對重慶地區烤煙生長和產質量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5,46(6):991-995.
[2] 劉德玉,李樹峰,羅地華,等.移栽期對烤煙產量、質量和光合特性的影響[J].中國煙草學報,2007,13(3):41-46.
[3] 李秋英,許東升,王鵬,等.膜上煙和膜下煙移栽對烤煙生長發育及煙葉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4):170-174.
[4] 雷加忠,侯躍.烤煙膜下小苗移栽與膜上移栽比較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6(1):36.
[5] 余偉,龐良玉,潘興兵,等.不同移栽方式和地膜類型對攀枝花烤煙小苗膜下生長及產質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4):1569.
[6] 楊軍章,李文陸,趙芳,等.昭通保溫煙區烤煙膜下小苗的適宜移栽期[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