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東
摘要 為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篩選出適合青岡縣65 cm常規壟宜機收玉米品種,對10個品種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富爾6003H、北斗309、YZ140934、泉潤718、東農266、農大288、龍育828、龍輔玉10、禾田12均可達到機收標準含水量,可作為宜機收品種在青岡縣適宜區域內種植,其中以北斗309產量表現尤為突出,但要注意防治玉米螟、蚜蟲、絲黑穗病。
關鍵詞 玉米;65cm常規壟;產量;黑龍江青岡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49-01
青岡縣位于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腹地。玉米是青岡縣的主要栽培糧食作物,常年播種面積逾16萬hm2,占總耕地面積的90%以上。收獲是玉米種植的最后一個環節,人工收獲勞動強度大,費用高,尤其是種植大戶,人力不足,而且秋季人們有搶收心理,再加上天氣寒冷,雇傭人工難。機械收獲不僅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節約大量勞動力,節約生產成本,而且還能提高玉米的收獲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和附加產值,同時還能帶動農機產業的發展[1-2]。因此,本試驗對宜機收玉米品種進行篩選。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青岡縣玉米體系建設園區內,位于青岡縣民政鎮公平村青望公路路北,面積1.53 hm2,壟向南北。
1.2 試驗材料
供試玉米品種共10個,分別為富爾116、富爾6003H、北斗309、YZ140934、泉潤718、東農266、農大288、龍育828、龍輔玉10、禾田12。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每個品種12壟區,行長200 m,不設重復,從東到西依次種植。
1.4 試驗方法
不同玉米品種整個生育期管理均采取“統一施肥、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調查、統一收獲”五統一模式進行。4月20日采用大型農機具進行滅茬整地、起壟、施肥作業,整地后土壤達到深、暄、碎、平、齊的標準,達到播種狀態,壟距65 cm,結合整地施入45%三元復合肥(13-19-13)750 kg/hm2作底肥;5月8日統一播種,采用20 580 W農用小四輪進行開溝、濾水,采用海輪王播種機進行精量播種,播種時保證株距一致,播深一致,播種密度67 500~75 000株/hm2;5月11日噴施90%乙草胺乳油1 800~2 250 mL/hm2+38%莠去津懸浮劑2 250~3 000 mL/hm2進行苗前除草,出苗后進行鏟趟,6月20日結合趟二遍地追施尿素225 kg/km2,整個生育期三鏟三趟[3-4];7月18日掛赤眼蜂卡對玉米螟進行防治,放蜂數量12萬頭/hm2, 7 d后掛第2次;10月10日取樣進行田間測產。從玉米出苗到收獲前對10個玉米品種從病害、蟲害、倒伏倒折、含水量和產量進行全程調查。10月15日統一機械收獲[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蟲害發生情況
2.1.1 絲黑穗病發生程度。從表1可以看出,10個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絲黑穗病發生,發病率北斗309為5%,YZ140934和龍輔玉10為3%,東農266和龍育828為2%,其余5個品種為1%。
2.1.2 玉米螟和蚜蟲發生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玉米螟普遍發生較重,泉潤718發生最重,發生率達到70%。蚜蟲發生情況:富爾6003H和YZ140934為重發生,北斗309、泉潤718、東農266和農大288為中等發生,其他4個品種為輕發生。
2.2 倒伏倒折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龍育828沒有倒伏,富爾116、富爾6003H、東農266、農大288倒伏率低,北斗309、禾田12、YZ140934、泉潤718倒伏率屬于中等,龍輔玉10倒伏最嚴重。10個品種均有倒折發生,泉潤718倒折嚴重。經過調查分析,認為造成玉米倒伏、倒折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螟危害和秋季大風。
2.3 產量
測產時除了富爾116含水量為28.6%以外,其他9個品種均低于28%,10個品種折合成14%含水量后產量從高到低依次是北斗309、富爾116、YZ140934、禾田12、東農266、泉潤718、農大288、龍育828、龍輔玉10、富爾6003H,產量分別為10 790.40、10 752.00、10 173.75、9 866.10、9 126.75、9 034.80、9 018.90、8 750.85 kg/hm2。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10個玉米品種除了富爾116含水量稍高外,其他9個品種均能達到機收標準含水量,均可作為宜機收品種在青岡縣適宜區域內種植,尤其是北斗309產量突出,其次是YZ140934和禾田12,但在實際生產中要注意玉米螟和蚜蟲的防治,北斗309還要格外注意絲黑穗病的防治。
4 參考文獻
[1] 何銳宗.北海市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09(2):22-23.
[2] 詹升林,尚凱達,張存榮,等.2008年榆林市玉米品種對比試驗[J].種子世界,2009(5):30-32.
[3] 付俊,王德新,刁云嬌,等.遼寧省玉米品種品質現狀分析[J].種子世界,2008(10):25-27.
[4] 李紅.青貯玉米品種對絲黑穗病抗性評價分析[C]//中國植物病理學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2.
[5] 王祎剛,張波,張志輝,等.玉米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1(8):70-71.
[6] 岳明強,閻旭東,徐育鵬,等.玉米品種比較試驗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