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 在水稻大苗機插新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工作中,應明確具體的示范與推廣目標,制訂完善的管理與控制方案,明確工作要求與目的,創新管理形式,逐漸提升控制工作效果。根據當前的水稻種植要求,對機插新技術推廣與示范具體措施進行闡述,以期滿足農業發展需求。
關鍵詞 水稻大苗機插新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措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65-01
在水稻大苗機插新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工作中,應明確具體的工作要求與內容,創新管理形式,按照當前的發展要求,創建現代化與多元化的控制機制,提升技術的推廣水平。
1 集成示范措施
1.1 長秧齡技術
在集成示范長秧齡大苗機插技術的過程中,可針對水稻發育時間早且出苗稀疏的問題進行處理,不僅可以進一步改善栽培狀況,而且還能滿足營養不良的需求。針對水稻養分需求創新管理形式,避免由于營養缺失出現稀疏的現象。在長秧齡技術集成示范的過程中,利用營養土的方式解決土壤營養環境問題,促進水稻良好生長,保證生產質量,提升農戶經濟效益。
1.2 苗毯技術
當前,我國在水稻種植期間,上茬作物與下茬作物之間的相隔時間較短,導致產量無法提升,不能保證經濟效益。為了更好地解決相關問題,可集成示范苗毯水稻機插技術,在合理應用技術方式的情況下,創新管理方式。同時,在栽培工作中利用苗毯技術,有利于對施肥量進行嚴格的管理與控制,創建良好的水稻生長環境,并利用科學的調研方式彌補不足,在增加水稻產量的基礎上,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1.3 缽盤技術
在水稻缽盤技術集成示范中,需先對種子進行處理,促進種子快速吸收營養成分與水分,之后將種子放置在通風性能較好的容器中,并根據要求對其處理。在實際工作中,還要準備苗床,明確土壤營養配比,并充分攪拌營養土。同時,還要在新栽的稻苗上面覆蓋塑料薄膜,避免苗株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
2 推廣措施
2.1 項目推廣組織
在技術推廣工作中,需根據當地水稻種植與生產情況,制訂完善的技術推廣方案,明確工作思路,利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在研究與集成技術的過程中,要將苗毯技術作為重點內容,為農戶講解技術知識,在創新組織措施的基礎上,促進農機與農藝之間的全面融合,加大產學研的合作力度,明確推廣目標與內容,提升工作效果。同時,在技術推廣期間,還要明確項目推廣組織工作要求與內涵,建立現代化與多元化的管理機制,加大控制力度,協調組織之間的管理內容,達到預期的控制目的。另外,在推廣工作中,應明確示范內容與要求,創新推廣技術體系與方案,提升管理工作效果[1]。
2.2 建立示范與推廣基地
在技術示范與推廣工作中,管理部門需建立專門的基地,明確示范推廣內容與要求,創新管理工作形式,利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增強控制效果,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在此期間,還要根據具體內容與形式,創新管理機制,提升控制工作水平。為了促進示范與推廣基地的積極建設,管理部門還要明確技術要求,指導農戶學習播種技能,提升機械設備的使用水平,滿足當前的技術要求[2]。
2.3 開展集中培訓活動
在技術示范推廣工作中,為了提升工作水平,應建立集中培訓機制,利用合理方式解決問題。首先,可建設觀摩機制,開建培訓班,將農村技術人員與農民等組織到現場進行觀摩,在合理培訓的情況下,為農民樹立正確觀念。其次,推廣部門還可以發放技術書籍,使農民在家中自主學習技術知識,在拓寬培訓范圍與內容的情況下,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在此期間,應明確技術特點與要求,根據培訓內容實施工作,提升技術推廣與示范水平。最后,在管理工作中,應加大控制力度,創新管理形式,利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更好地應對當前問題,創建一體化的控制模式,滿足發展需求。另外,在新技術示范與推廣工作中,應明確自身工作要求,創建現代化的控制體制,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完善管理制度,對工作內容進行分析與掌控[3]。
2.4 創新宣傳工作方式
在技術宣傳的過程中,需針對宣傳方式進行創新,積極使用網絡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方式實現技術的宣傳教育,使農民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與掌握技術知識,提升農民的機械技術應用效果,滿足水稻栽培與發展需求[4]。
3 結語
在水稻大苗機插技術示范推廣期間,管理部門需明確自身工作要求與職責,創新技術推廣形式,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利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先進工作形式的支持下,創建多元化的管理機制,為農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
4 參考文獻
[1] 吳心強,鄭志軍,張允輝,等.水稻大苗機插新技術集成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18):118-119.
[2] 許洪富.水稻缽苗育秧機插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6,10(4):20-22.
[3] 楊松,沈進松,王進友,等.缽苗機插水稻育秧關鍵技術[J].中國稻米,2016,22(5):74-77.
[4] 黃奇,吳愛國,錢普祥,等.水稻缽苗機插超高產群體特征及其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水稻,2015,45(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