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華 林燕 吳瓊峰
摘要 繡球菌子實體中等至大形,肉質,由一個粗壯的柄上發出許多分枝,枝端形成無數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繡球而得名。繡球菌比其他食用菌含有更豐富的多糖、VC、VE、礦物質,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真菌。根據繡球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的研究和生產實踐,總結出工廠化條件下繡球菌高產優質栽培的選種、培養料制作、裝袋滅菌、接種、發菌、出菇管理、采收等技術要點,以期為繡球菌工廠化安全高效栽培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繡球菌;工廠化;安全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6.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093-01
繡球菌,又名繡球菇,屬于繡球菌屬,藥食兩用型木腐菌類真菌,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陽光蘑菇”,生長期每天需要10 h以上的陽光照射,也因此促成了繡球菇特有的清香。本文總結繡球菌工廠化安全高效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1 品種選擇
選用適合以木屑為主料及工廠化栽培的品種,在周年生產過程中要經常性地對母種進行提純復壯,并采用多次生長點轉接進行脫毒的方式解決菌種帶毒問題,以更好地保持菌種的優良性狀[1]。
2 備料與配方
栽培袋配方直接影響繡球菌的產量,制定配方的原則以原料C/N為準,工廠化栽培一般采用復合配方,以提高選定品種的產量。目前使用的配方采用多種原輔材料進行配比,達到營養豐富、溶水性和通氣性合理的目的。
繡球菌是木腐菌類真菌,結合福建本地資源,采用以松木屑為主料的配方,可以有效控制原料成本。適合工廠化周年生產的配方:松木屑86%、麥麩13%、玉米粉5%、石膏1%、過磷酸鈣1%。
3 拌料
在備料時應對松木屑進行預處理,在機械打包不刺破栽培袋的情況下,較粗的松木屑比細松木屑更易于通風;松木屑要經過3個月以上堆積,其間進行適時淋水翻堆,促進均勻發酵方可投入使用。
發酵后的松木屑先加入石灰粉拌勻堆悶2 d,其間翻堆2~3次;麥麩提前1 d加水拌勻堆悶;待松木屑吸水軟化,確認沒有干白芯時,按配方將全部原輔材料共同拌勻。此時培養料的水分含量控制在60%~65%之間,具體表現為手捏料時指縫間滴7~8滴水[2]。目前,國內大部分工廠均采用最先進的機械化拌料模式,相對于人工拌料,其料水比可以做到數字化管理。
4 裝袋滅菌
采用17×35×0.05的羅盤式機械化裝袋,中間打孔,每袋裝料(以干料計)為450 g,用聚丙烯套環及一次性低價棉絨或化纖封口,進行高壓滅菌(0.15 MPa,125 ℃)4 h即可。
特別提醒注意的是,裝好的菌袋要放入專用塑料框內,以減少塑料袋破損而引起的雜菌污染,放入塑料框的菌棒在出菇上架時才從框中取出。換言之,滅菌、冷卻、接種、發菌都在框內進行,要做到輕拿輕放,以免薄膜破損。
5 冷卻接種
菌袋滅菌結束后,自然降溫4 h后轉運入冷卻接種間。冷卻接種間完全按無菌室的要求設計,當接種室自然冷卻至室溫后(26 ℃以下)即可進行接種。接種箱按甲醛10 mL/m3、高錳酸鉀5 g/m3滅菌30 min。而且接種室要每天檢查菌落級數,無菌程度要達到萬級;要求接種前仔細檢查所使用的菌種是否有雜菌污染或生長不良,接種時嚴格按照規程操作,一般每3瓶菌種接種64袋。
6 發菌
黑暗條件下,控制溫度為20~24 ℃,空氣的相對濕度控制在80%左右,根據發菌進度適時增加通風量。保持地面干凈,用墩布定時拖地,定時檢查發菌進度及污染情況,及時清除雜菌污染的菌包。繡球菌菌絲生長較慢,栽培種菌絲培養45~50 d才有原基出現,當原基出現后就可以轉移到出菇間進行出菇期管理。
7 出菇管理
轉移到出菇間后菌袋要及時開袋,要根據原基著生的部位決定開袋方式。如果原基著生在袋口處正中央的料面上,就屬于正常發育,用常規的手法直接將袋口打開即可;如果原基著生在底部,即四周袋壁,就要割開長塑料袋膜。在開袋之前要先點燃酒精燈,用酒精棉擦拭剪刀,并在火焰上灼燒,然后再開袋。
為保證出菇階段良好的生長環境,目前工廠多采用先進的傳感器和電腦自動控制溫度、濕度、通風、噴霧、光照。菇房溫度控制在12~18 ℃之間,濕度保持在80%~95%之間,注意防止因濕度過低而導致的子實體發黃干硬。繡球菌屬好氧性食用菌,出菇房如果通氣不良,容易導致子實體萎縮、瓣狀形成困難,出菇房配備1臺5HP制冷機和1臺40 m2吊頂冷風機,或2室配備1臺8HP制冷機組和2臺40 m2吊頂冷風機,安裝1臺軸流電風扇,可更好地讓新鮮空氣經由緩沖室打入菇房,廢氣從另一排氣口經緩沖室隔層排出。根據繡球菌的形態,調整通風次數與通風量;繡球菌出菇期間需要光照才有利于形成潔白的子實體,每天需要不少于10 h的光照[3-4]。
8 采收
繡球菌從菌袋接種、發菌培養到出菇,一般在115 d左右。而且繡球菌子實體發育成熟期無明顯標志,只要生長環境適宜,子實體的枝、葉會不斷生長,但是從商品價值、外觀、營養成分以及生產成本等方面綜合考慮,不能無限期地延長栽培時間。采收時可以根據朵形判斷,即葉片展開,邊緣呈現波浪形,背面略現白色絨毛,菇體健壯美觀;或根據顏色判斷,子實體顏色由白色轉向淡黃色時即可采收。采收前12 h停止噴霧,采收時將成熟的子實體挑出,用刀片從基部割下即可。
采收后可以直接上市鮮銷,鮮品耐儲藏性好,一般在溫度3~5 ℃條件下,可以保鮮15 d左右。若制成干品,子實體采收后先經熱風或陽光下曝曬脫水再烘干。菇體含水量較高,燒烤初期要嚴格控制溫度,掌握先低后高的原則,從30 ℃開始逐漸升高,還應結合通風排氣,但溫度不能超過60 ℃,溫度過高菇體容易烤焦,燒烤正常的干品顏色為黃褐色,香氣濃郁。
9 參考文獻
[1] 雷萍,吳亞召,張文雋,等.繡球菌工廠化栽培優良菌株的篩選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7,36(5):24-26.
[2] 元玲剛,常明昌,孟俊龍,等.繡球菌工廠化栽培工藝初探[J].中國食用菌,2015,34(6):22-24.
[3] 林衍銓,馬璐,江曉凌,等.繡球菌工廠化栽培關鍵工藝參數優化[C]//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福州: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2012.
[4] 阮曉東,阮時珍,阮周禧,等.繡球菌栽培新技術[J].食藥用菌,2014(6):34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