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剛
摘要 烤煙采收的質量、烘烤工藝是否科學合理、烘烤操作是否準確都會對煙葉的烘烤質量產生顯著影響,直接決定著煙葉的使用價值。因此,煙葉的成熟采收與科學烘烤直接關系到烤后煙葉的品質和經濟效益。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就煙葉的成熟特征、適時采收、分類裝炕、科學烘烤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提高當地煙農采收及烘烤水平,提升煙葉烘烤質量,促進烤煙產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 烤煙;成熟采收;編竿;裝炕;烘烤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240-01
煙葉烘烤是烤煙生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煙葉烘烤質量決定著煙葉作為卷煙工業原料的可用性價值[1]。影響煙葉烘烤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種、成熟度、烤房類型、裝煙方式和密度、工藝技術等,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影響到煙葉烘烤質量[2-6],而烘烤的好壞最終決定了煙農的經濟收益和其工業可用性[7]。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入三段式烘烤工藝,并在煙葉烘烤過程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由于煙葉生產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發展具有不平衡性,且受地域、時空、氣候條件、烤房設備等因素的影響[8-9],因而不管煙葉生產規范化程度如何提高,必然存在煙葉素質和烘烤特性的差異性,也說明篩選優化煙葉烘烤工藝,對提升煙葉風格特征、品質特征及卷煙工業可用性越來越重要[10]。
寶雞市煙區是陜西省的重要產區,隸屬于渭北臺塬煙區,種植煙葉逾30年,也是全國第五批煙葉標準化生產示范區,2012 年開始推廣“三段五步式”密集烘烤工藝,煙葉烘烤質量逐年提升,受到甘肅中煙、貴州中煙等工業企業的青睞。
1 成熟采收
按照“按部位采收、多熟多采、少熟少采、不熟不采”的原則,嚴格掌握成熟度,杜絕采生采青。嚴格把握煙葉田間成熟度,下部煙葉適熟早采,中部煙葉成熟穩采,上部煙葉充分成熟采收。
1.1 采收原則
根據煙葉田間長勢長相,下部葉適時早收,掌握成熟標準宜寬;中部葉適熟采收,掌握成熟標準宜嚴;上部葉充分成熟采收,頂部4~6片葉成熟后集中一次采烤,即頂部向下第3片達到以黃為主,主脈全白發亮和側脈2/3以上發白,莖葉角度接近直角,葉片彎曲呈弓型,葉面皺縮,葉面黃色成熟斑明顯等成熟特征出現時采收。
1.2 采收時間
煙葉采收在上午進行,利于識別和把握成熟度。陰天可全天采收,晴天應避免烈日下采收,晴天中午不宜采收,以防曬傷煙葉,天旱宜采露水煙,以利烘烤中保濕變黃。煙葉成熟后,若遇短時間降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若降雨時間較長,煙葉出現返青,應待重新落黃后再采收。成熟葉齡一般為下部葉50~60 d、中部葉60~70 d、上部葉70~80 d。下部葉一般提早7 d左右,中部和上部葉分別推遲7~10 d比較適宜。
1.3 采收方法
實施上部煙葉一次采烤,提高上部葉烘烤質量和可用性。煙株生長、成熟一致的煙田,每次每株采3~4片,每隔7~10 d采1次,上部4~6片葉推遲7~10 d等充分成熟后一次采收;每株煙采收5~6次。
2 科學烘烤
2.1 烤前準備
檢查烤房及設備,按1.33 hm2大田配套一座臥式密集烤房,檢查烤房門窗有無跑風漏氣,風機運轉是否正常,控制器顯示是否正常。準備烘烤用煤,500~700 kg/炕;配備烤煙竿,290~360竿/炕。
2.2 分類編竿
分類綁竿,做到同熟同竿,扣距均勻,數量適當,120~180片/竿,相鄰2個煙竿之間中心距離為8~10 cm。葉片大,含水量高的煙葉綁煙時宜略稀,每束2片。葉片小,含水量低的煙葉綁煙時稍密,束距2.5~2.8 cm。綁桿兩端各留5 cm,綁竿時葉背相靠,葉柄對齊。避免擠壓、摩擦、日曬。
2.3 分類裝炕
裝煙要求同品種、同部位、同成熟度、同層竿距均勻、做到“密、滿、勻”。氣流上升式烤房應將成熟度好的煙葉裝下層,適熟煙葉裝中層,成熟度稍欠的煙葉裝上層;氣流下降式烤房則相反。
2.4 烘烤技術
2.4.1 烤煙“三段五步式”烘烤工藝。烘烤技術要點,高溫高濕變黃,低溫低濕定色。高溫充分變黃,緩慢升溫定色,重視濕球溫度,降低干筋溫度。
(1)第一階段(變黃階段)。第1步(變葉溫度):適時開始點火,2 h升至36 ℃,保濕變黃,穩溫4 h,葉尖變黃后,2 h升至38 ℃,濕球溫度保持38 ℃,穩溫20 h,頂棚煙葉變黃50%~60%,葉片變軟,開始凋萎。此期風機設置為自控狀態,風速為低速,未排濕。通過2h過渡期升至40 ℃。第2步(凋萎溫度):在40 ℃穩溫12 h,濕球溫度設定37 ℃,風速變為中速,開始小排濕;頂棚煙葉變黃70%~80%,煙葉黃片青筋、凋萎塌架。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2 ℃。在42 ℃穩溫12 h,濕球溫度設定37 ℃;風速變為高速,加強排濕;頂棚煙葉變黃80%~90%后,主脈發軟,略有勾尖卷邊。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4 ℃。
(2)第二階段(定色階段)。第3步(變筋溫度):在44 ℃穩溫 6 h,濕球溫度設定37 ℃;風速仍為高速,加強通風排濕;上棚煙葉干1/3,下棚煙葉勾尖卷邊。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6 ℃。在46 ℃穩溫8 h,濕球溫度設定37 ℃,穩溫穩濕,慢升溫。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8 ℃。在48 ℃穩溫6 h,濕球溫度設定37 ℃,全爐黃片黃筋,干片1/2,達到小卷筒。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0 ℃。第4步(烤香溫度):在50 ℃穩溫4 h,濕球溫度設定39 ℃,穩溫穩濕,風速仍為高速,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2 ℃。在52 ℃穩溫4 h,濕球溫度設定39 ℃,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4 ℃。在54 ℃穩溫8 h,濕球溫度設定39 ℃,全爐葉片全干,達到大卷筒;此階段共用20 h。
(3)第三階段(干筋階段)。第5步(限溫干筋):以1 ℃/h過渡期升至63 ℃保溫,少數煙葉主脈3~5 cm未干時;再以1 ℃/h過渡期升至65 ℃,穩溫12 h,風速變為中速,濕球溫度設定41 ℃,自60 ℃后逐漸關小進風口和排濕口,穩溫穩濕直至煙葉全部干筋;此階段共用24 h。
2.4.2 烘烤操作注意點。一是變黃階段:對于含水量小、葉片厚、內含物質充足的煙葉,在變黃階段,要高溫變黃,干球達到38 ℃以上,必須延長保濕變黃時間,確保煙葉變黃變軟。在濕度偏小時,要在36 ℃以前在地上潑水增濕。二是定色階段:主攻烤熟、烤香、縮小色差。加大燒火,加強排濕,穩濕球,緩慢升溫。定色后期(53~54 ℃)要延長時間促進煙葉致香物質形成。三是干筋階段:下部煙限定干球溫度在65 ℃以下,控制濕球溫度,減少通風,適時停火。
3 參考文獻
[1] 賀帆,宋朝鵬,景延秋,等.《煙草調制學》課程教學策略改革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5):17413-17414.
[2] 艾樹理.烤煙易烤性的遺傳與香吃味[J].中國煙草,1980(3):45.
[3] 王傳義,孫福山,王廷曉.不同成熟度煙葉烘烤過程中生理生化變化研究[J].中國煙草科學,2009,30(3):49-53.
[4] 王清,韋誼,艾復清.不同類型烤房烘烤效應研究[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0,29(4):308-311.
[5] 謝已書,鄒焱,李國彬.密集烤房不同裝煙方式的烘烤效果[J].中國煙草科學,2010,31(3):67-69.
[6] 樊軍輝.烤煙密集烘烤關鍵工藝條件優化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1.
[7] 岳倫勇,朱列書,廖雪芳,等.煙葉烘烤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3,27(4):411-415.
[8] 吳文信,駱平生,智磊,等.不同烘烤工藝模式對 K326 品種產質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201.
[9] 匡志,張一揚,李衛,等.不同采烤時間煙葉烘烤技術應用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3):12971-12972.
[10] 張豐收,程傳策,薛剛,等.烘烤工藝改進對煙葉質量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7):27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