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林 彭金花
摘要 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在農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本文探討了嵌入性農業技術推廣對策,以期為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生產提供指導。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嵌入性發展模式;優勢;效果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249-01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并提高到戰略高度,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物質和技術條件,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三農”發展新格局。農業技術推廣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 嵌入性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如何讓廣大農民從城市返鄉,提高種糧積極性,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很多地方存在著政府主導、企業主導、科研人員主導的農技推廣任務,由于農民文化水平較低、現代農業技術應用效率低下,導致農技推而不廣。
嵌入式農技推廣模式就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進行細心的交流,讓其認識到現代農業技術的重要性及先進性,最后達到共贏的目的。
2 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技術成果與生產實踐脫節
部分農業科研成果在國內外均處于領先水平,但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時,會出現各種與在實驗室試驗階段相悖的結果,實踐應用性不強。為此,農業技術成果需要進行中試,經過不斷測試、篩選,才能達到理想的結果[1-2]。
2.2 農技推廣渠道不通暢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的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專家及農民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我國農業科技面臨推廣經費不足、推廣人員素質不高、推廣人員數量少、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性不強等問題,從而導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實際應用率不足1%。
2.3 服務環節單一,推廣效果難以提高
當前,大部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活動只是停留在對新技術的例行宣傳,缺乏后期的農業技術指導工作,服務環節單一,導致農業技術推廣流于形式,沒有實質的進展,不能取得最終的實效。
3 對策
3.1 找準嵌入點
找準嵌入點對于嵌入性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來說是最基本的問題。首先要找準嵌入點,深入挖掘農業技術特點,找準推廣形式,進行農業技術培植工作,做到耐心、細致、精準服務,這樣才能提高推廣效果,產生更大的效益[3-4]。
3.2 發揮農民的積極性
農民是農業技術服務的主體,也是農業經濟主體,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農業專家以及政府高級官員應杜絕農業技術推廣就是售賣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產品的想法,從根本上認清農民的主體地位,并通過農業科技示范園建設充分調動農的積極性,使農民真正自主地運用新型農業技術,從而實現農業技術的高效推廣。
3.3 市場引導
市場引導是嵌入性模式農技推廣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雖然農技人員把農技物資和技術推廣給農民,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農民仍然承擔著較大的市場風險。而目前國家的相關政策還沒有做出詳細的規定,市場和行業中也沒有足夠成熟的機制來使農民獲得基本保障。因此,還需要國家相關機構及行業資深專家共同制定一套更為成熟有效的保障機制,來有效發揮出市場的積極引導作用[5]。
3.4 培養農民技術專家
培養農民技術專家的嵌入性農技推廣,充分發揮了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民技術專家掌握基本的農業技術,通過自身的示范作用,參與到技術推廣工作中,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資源優勢,進行更靈活的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熟悉和信任更有利于農業技術推廣的開展。
4 結語
農技推廣是我國農業科研人員和廣大農民的聯系紐帶,通過嵌入性農技推廣,調動了農民在新技術學習方面的能動性,逐步實現其與農業技術的有效對接,大大推動了農業技術的創新,提高了糧食產量以及生產效率。
5 參考文獻
[1] 丁治平.農業技術推廣的探索與思考:以中衛市沙坡頭區為例[J].鄉村科技,2016(35):39.
[2] 魏珊珊.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5(5):336-337.
[3] 陳輝,趙曉峰,張正新.農業技術推廣的“嵌入性”發展模式[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1):76-80.
[4] 孟天經.農業技術推廣的"嵌入性"發展模式探討[J].農家科技,2017(7):56.
[5] 李博,左停.多重制度邏輯視角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探析:以營鎮農技推廣的實踐為例[J].貴州社會科學,2017(6):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