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施莉 史濤
摘要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逐漸壯大,呈現出一片“藍?!睉B勢。本文根據基金項目“基于社會化媒體的農村電商運營創新項目研究”,通過農村市場調研和材料分析,發現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人才嚴重匱乏?;谵r村市場電商技術人才留不住和培訓難等問題,本文提出農村地方和高校協同培育技術村官的運行機制,以達州市通川區二龍村為例分析農村電商技術村官的具體培育過程,并為更好地培養和保留技術村官提出了值得借鑒的配套實施措施。
關鍵詞 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村官;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 F32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4-0280-02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地方規范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等功能服務;鼓勵地方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培養新型農業技術人員;鼓勵高校畢業生、農業科技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以上都說明了國家重視農村人才培養,其中包括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顯示,截至2016年末,全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員31 422萬人,其中年齡≤35歲有6 023萬人,年齡36~54歲有14 848萬人,年齡≥55歲有10 551萬人。因此,從事農村生產經營的人員總體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討農村地方和學校協同培育電子商務技術村官的運行機制,借助高校教師團隊研究,根據學生生源地,發展一批技術村官,對接縣域鄉鎮地方政府資源,進行電商運營遠程指導,幫助解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工作量大且難、引進人才留不住、培訓效率低等問題,為農村市場培養一批電子商務技術村官。
1 農村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1.1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農村電子商務是指在農村地區發生的與農村有關的電子商務活動,是工業品下鄉、農產品上行的重要途徑。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6—2017)》顯示,農村網民規模達2.01億人,農村網絡零售額達8 945.4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5 88.7億元,擁有832萬家農村地區網店,1 311個淘寶村,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活動在全國已投入125億元,覆蓋756個縣,1 051個縣級運營中心,5萬個村級電商站點,服務涉及275萬貧困戶。隨著活動的大力開展,縣級運營中心和鄉村服務站的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商務部還支持15個省建設了304個農產品倉儲冷鏈中心,聯合15家知名電商平臺開通電商扶貧頻道。但是,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缺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農村電商在營銷、運營、設計等各個崗位、各個層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高端復合型人才尤為欠缺[1]。
1.2 農村電子商務人員利用現狀
從外部環境來看,城鄉發展差距仍然較大,農村缺乏公共設施和生活工作配套服務,引進農村市場的電商人才隊伍發展基礎不牢,人員不穩定。
從內部條件來看,農村當地人才培育缺乏針對性、規范性、有效性。若培訓本地農民成為電商人才,則面臨著培訓成本高,培訓效果差等問題。此外,農村電商師資水平較低,實訓、創新創業、信息化手段等基礎條件薄弱,社會資源參與機制不完善[2]。
2 校地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
2.1 農村方面
國家及社會各界重視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從政策、資金、技術、基礎設施等方面大力扶持農村發展,因而農村電商發展擁有較好的資源。在農村電商發展中,引進的電商人才隊伍不穩定,當地人才培訓效率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優勢。農村能夠給技術人員提供較大的空間,邊學習,邊實踐,能夠讓學生建立起和農產品、農民的聯系,有利于其利用農村電商市場的一手資料來制定更加完善的農村電商銷售和推廣計劃。
2.2 學校方面
在高等院校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擁有專業的師資隊伍、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另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加強同市場接觸,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農村電商社會實踐和項目實訓中提高綜合能力。
3 校地協同培育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村官運作模式分析
校地協同培育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村官運作模式如圖1所示,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村官由高校大學生組成,主要涵蓋電子商務、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農村公共事業服務、公共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的學生。大學生在高校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和仿真模擬實訓平臺,具有良好的商務運營技能、技術推廣知識和社會資源,但是在掌握豐富課本知識的同時缺乏實踐應用。因此,高校大學生可以根據戶籍所在地,一方面到農村進行假期短期實踐,收集當地信息,整合當地農村特色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通過遠程協助完成市場運營、農產品推廣等工作[3]。
技術村官主要以遠程指導為主和現場指導為輔完成農村電商服務工作。在地方政府提供的項目資金、技術和配套設施建設等資源的驅動下,高校大學生主要通過遠程技術實現農產品推廣營銷、新媒體運營、電商培訓、農產品社會化引流等工作,適時進行農村實地調研、現場培訓等工作。遠程指導和現場指導均有利于信息和資源互通互融,實現更好地為農村市場服務。
4 農村電子商務技術村官實例分析
達州市通川區安云鄉二龍村是散落在高山云霧間的偏遠村莊,平均海拔800 m,距城鎮13 km,全村逾200戶,共715人。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留守農村的大多數為老弱病殘。因此,服務于農村發展的人才嚴重匱乏,面臨著引進人才留不住、培養當地人員效率低等問題,貧困一直制約著該山村的發展。
按照“十三五”規劃精準扶貧工作,二龍村要脫貧奔小康,急需幫扶。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對口幫扶達州市通川區完成脫貧攻堅工作,雙方領導就二龍村實際情況,經過座談,實地調查給出了一定的扶貧方案。調研發現二龍村以種植業為主,根據氣候、土壤和目前已有的經濟作物,決定主要規模種植紅辣椒、花椒、巴山脆李等。成都信息工程學院扶貧工作中包含電商扶貧,學院根據二龍村電商人才匱乏等問題,結合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對口專業,在在校學生中發展培養一批電子商務技術村官,具體措施如下。
學校2015級電子商務專業4名學生擔任電子商務技術村官角色,根據二龍村情況,采用遠程指導和現場指導對二龍村電商發展進行規劃。在遠程指導中,學生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一是指導二龍村負責人拍攝當地村貌村品實景;二是申請搭建扶貧微信公眾號——成信大通川對口幫扶平臺,該公眾號主要包括二龍村具體情況、貧困戶信息、幫扶入口、黨政關愛以特色農產品信息發布等信息;三是公眾號最新消息推送,前期日常維護;四是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農產品銷售社會化引流等;五是根據二龍村實際情況,結合扶貧工作,和教師參與討論鄉風鄉貌建設、當地特色農產品或旅游服務策劃開發等工作;六是解答村民的關于電子商務疑難問題。
在現場指導中,學生跟隨教師到二龍村進行實地指導,學生們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將微信公眾平臺部分任務移交當地負責人,并培訓使用方法和技巧;二是拍攝當地村貌村品圖片,收集農民朋友反饋信息;三是根據當地特色產品或服務,策劃宣傳推廣活動;四是普及電子商務商務知識,培訓新媒體平臺選擇和使用方法;五是解答村民的關于電子商務疑難問題。
二龍村通過扶貧工作、基礎設施改造建設、技術資金支持、旅游開發、電商扶貧等措施收效顯著,目前二龍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
在二龍村扶貧工作中,學生在校擔任農村地方技術村官,通過遠程指導和現場指導完成電商工作。該運行模式一方面解決了農村電商發展中引進人才留不住、培訓當地人員效率低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讓專業大學生在校期間既不耽誤學業,又在校外項目工作中獲得實踐經驗,學以致用,感受“三農”發展,提高成就感。但是該模式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部門也應當做好基本配套設施建設。因此,下文提出從政策支持、資金補貼、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來完善農村技術村官的培養模式。
5 技術村官培養的配套措施
校地協同育人的方式需要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技術村官的培養才會更加順利,根據上文提出的運作模式,本文提出如下4個方面配套措施。
5.1 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支持
國家政策歷來重視農村市場發展。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等十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提出了電商精準扶貧的系列政策,其主要涉及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電商人才培訓、依托電商就業創業、電商扶貧示范網店建設等。國家應出臺資金補貼、獎勵以及技術支持等政策,不僅可以鼓勵高校大學生參與到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工作中,而且能夠促進高校技術村官畢業后長期為農村市場服務。
5.2 加強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發展不能僅靠電子商務,完善的配套設施建設才能保證農村市場繁榮發展,包括道路交通、電路、移動網絡、寬帶、無線網絡、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等方面。一方面可以保證高校技術村官通過遠程技術完成農村電商培訓指導、農產品社會推廣、農村市場流量引入等工作;另一方面,也能滿足農村電子商務中物流、信息、資金、產品正常流通的需要[4]。
5.3 完善農村電商課程體系
傳統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不能滿足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培養的內在要求,針對高校和學生情況,適當增加農產品銷售、農產品物流管理、新媒體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課程,使農村電商課程體系滿足市場需求。校方可以增開農村電商選修課程,如農產品網絡營銷、農產品電商運營、農產品物流等課程。此外,還可以在既有的電子商務課程內容中增加農村電商專題知識[5]。
5.4 加強農村電商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師資水平關乎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培養質量高低,同時決定著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培養目標和培養路徑的選擇。因此,參與技術村官培養的高校教師應當具有較好的電商和農業相關知識。教師通過校內培訓和校際交流完成常規培訓,高校還要鼓勵教師深入農村電商企業學習,鼓勵教師深入農村地區進行實踐調查。同時,提倡教育主體合作辦學,積極建設兼職教師、實踐指導教師隊伍,以提高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踐教學能力,更好地滿足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培養過程中的各項教學需要。
6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電商技術村官培養能夠為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提供重要力量,協助解決農村電商發展工作量大且難的問題,為農村市場發展補充新鮮的技術力量,為后期業務發展提前做好準備。農村地方和學校協同培育技術村官,極大地發揮了高校大學生人才資源的作用,有力地解決了農村地區技術人員留不住、培訓當地人員效率低等問題。但是,單純的校地協同培育技術村官的方式還不能滿足農村對人才的需求,因而應拓寬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路徑,提高農村電商人才培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7 參考文獻
[1] 賴玲玲,何曉峰.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人才培養分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38(12):173-175.
[2] 錢俊,蔣良駿.村園企校協同培育農村電商人才的機制研究[J].中國商論,2017(4):191-192.
[3] 汲朋飛,郭利朋,楊英茹,等.基于“互聯網+”的農業專家在線指導平臺建設[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24):232-234.
[4] 楊波,劉成玉.現代遠程教育技術與農民職業教育培訓[J].農村經濟,2013(1):111-114.
[5] 鄧澤國.借鑒發達國家遠程教育經驗培養新型職業農民[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4):30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