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田英
【摘 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PEP)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異位妊娠患者,根據手術方案分為兩組,各70例。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術,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PEP發生率為1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86%(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術后發生PEP的機率較高,故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應嚴格把握適應癥,徹底清除病灶。
【關鍵詞】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持續性異位妊娠
【中圖分類號】R71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異位妊娠是受精卵著床于子宮腔外的異常妊娠過程,主要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跟宮腔操作、流產、性疾病傳播等有關,可引起產婦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1]。臨床對于異位妊娠的手術方法主要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手術時間長,且術后恢復慢。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創傷性小,術后恢復快,且可保留育齡女性的生育需求,故稱為首選治療方式[2]。不過腹腔鏡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即為持續性異位妊娠(PEP),發生率大概為3%~20%。故為了探討討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PEP)的臨床價值,特進行研究,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0例異位妊娠患者,根據手術方案分為兩組,各70例。觀察組:70例女性年齡21~39歲,平均(26.44±1.57)歲。停經時間34~62d,平均為(44.84±2.06)d。妊娠物1~5cm,直徑平均(2.00±0.11)cm。妊娠部位:壺腹部49例,峽部18例,傘部3例。初產婦23例,經產婦47例。對照組:70例女性年齡21~37歲,平均(26.40±1.60)歲。停經時間33~63d,平均為(44.80±2.11)d。妊娠物1~4cm,直徑平均(2.02±0.10)cm。妊娠部位:壺腹部51例,峽部16例,傘部3例。初產婦21例,經產婦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1.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HCG檢查、盆腔B超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等診斷為異位妊娠的患者。
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全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術,給予全身麻醉,進行傳統開腹術,將病灶清除。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手術治療,于術前注射甲氨蝶呤50mg(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46),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采取全身麻醉,并在腹腔鏡下行開窗取胚胎術,對于輸卵管破裂、未破裂者,均可采取單純取胚術和線形切開取胚術。醫生先縱行將輸卵管壁切開,或是從輸卵管破處將血管內的胚胎組織和凝血塊清除。并采取0.9%氯化鈉清理患者的管腔,對于絨毛床出血的部位,應該采取止血海綿止血,盡量避免使用電凝止血。對于輸卵管間質部妊娠者,應該采取切開取胚術,并使用電凝絨毛床,并使用可吸收線縫合子宮角部基層。等患者完全流產后,應徹底清除盆腔,結束手術。
1.3 觀察指標
PEP發生率=(出現PEP的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X2檢驗,P<0.05指具有顯著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PEP發生率
觀察組PEP發生率為1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86%(P<0.05)。具體內容見表1。
3 討論
對于異位妊娠的女性,多希望在徹底清除病灶的基礎上,保留生育功能。目前臨床多采取腹腔鏡下手術治療,已經基本取代了傳統開腹手術。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發現采取腹腔鏡下手術治療異位妊娠,可出現并發癥持續性異位妊娠(PEP),大概發生機率為3%~20%,明顯高于傳統開腹術的3%~5%[3]。
引起異位妊娠的原因可能跟患者的受精卵著床于輸卵管內,且蛻膜組織發育不良,造成滋養細胞不僅沿著管腔生長,還會浸潤到管壁肌層。目前治療異位妊娠的方法主要有開腹手術、腹腔鏡下手術。傳統開腹術主要應用于輸卵管妊娠破裂造成的大出血、休克等,手術時間長,且出血多,術后并發癥發生機率較高,影響預后。腹腔鏡下手術,創傷性小,術后恢復快,患者痛苦性小。
持續性異位妊娠是在治療或者術后,滋養細胞存活于附近組織,對其造成破壞,從而出血腹腔出血[4]。持續性異位妊娠主要有停經、腹痛、盆腔包塊等癥狀。為了避免腹腔鏡術后出現PEP,醫生應該嚴格把握手術適應癥,嚴格無菌操作,徹底將妊娠組織殘留物清除[5]。輸卵管膨大部位主要為血塊和妊娠物,滋養細胞主要侵襲部位是子宮近端。醫生在進行手術時,應該確保手術切口長度,沖洗子宮附近部位,降低滋養細胞殘留機率。對于合并妊娠黃體的患者,應該徹底清除黃體妊娠物。
觀察組PEP發生率為12.8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86%(P<0.05)。綜上所述,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術后發生PEP的機率較高,故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時,應嚴格把握適應癥,徹底清除病灶。
參考文獻
陳高燕.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16):154-155.
李立安, 游艷琴, 胡凌云,等. 甲氨蝶呤對輸卵管妊娠腹腔鏡保守手術治療后持續性異位妊娠發生的影響[J]. 解放軍醫學雜志, 2013, 38(5):409-411.
解艷馨. 探討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及術后持續性異位妊娠的預防[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12):167-168.
陳偉, 譚潔, 凌靜. 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35例臨床分析[J]. 醫學信息, 2013, 26(30):395-396.
王靜, 俞娟, 黃海星. 單次肌注甲氨蝶呤在腹腔鏡術后預防持續性異位妊娠的效果[J].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18):2990-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