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春
【摘 要】目的:總結4例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植骨融合術的護理配合經驗體會。方法:回顧性分析4例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植骨融合術病人的臨床資料。結果:4例患者均在全麻插管下行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椎間融合器置入手術,術中和術后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切口愈合及腰椎功能恢復情況良好,手術效果滿意。結論:手術室是患者手術治療、檢查診斷、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室護士全程熟練的護理配合及有效的預防感染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有助于提高手術質量,促進患者恢復。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內固定;護理配合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3--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髓神經根,引發腰部疼痛,下肢出現麻木疼痛等臨床癥狀[1],此類疾病常合并腰椎滑脫,非手術治療無法穩定脊柱及阻止病情發展,應當行手術治療,這樣才能對脊髓有效減壓,減少神經壓迫癥狀,而手術的一般原則為減壓、復位、固定、融合[2]。本組4例患者均在全麻插管下行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椎間融合器置入手術,術中和術后未發生不良癥狀,切口愈合及腰椎功能恢復情況良好,手術效果滿意?,F將4例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椎間融合器置入術的手術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的4例病人,均以“腰椎間盤突出癥”入院,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47.8歲,合并椎管狹窄2例,合并L4椎體向前滑脫1例,4例病人均有腰部疼痛,伴右下肢疼痛不適、活動受限1例,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不適不能站立及行走1例,4例病人均在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行腰椎間盤突出椎管擴大減壓、神經根探查松解、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植骨融合術,術后腰部及下肢癥狀緩解,切口及腰椎功能恢復情況良好,4例病人痊愈出院。
2 結果
4例病人均在氣管插管全麻后,采取俯臥位,行腰椎間盤突出椎管擴大減壓、神經根探查松解、髓核摘除、釘棒系統內固定、植骨融合術,此手術是骨科復雜疑難手術。手術步驟多,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時間長,手術體位特殊,術中行椎管擴大減壓神經根探查松解時出可能出血較多。4例病人平均失血量約800ml,平均尿量約675m,平均補液量2862ml,1例病人行自體血回輸500ml,2例病人分別輸入紅細胞懸液2u/360ml,1例病人未輸血,手術歷時平均為4小時27分,術中生命體征平穩,術畢創腔引流管通暢固定,麻醉清醒后拔除氣管插管,送入恢復室觀察,待病人完全清醒后安全送回病房。
3 手術護理配合
3.1 術前準備
術前一天訪視病人,檢查病人術野皮膚準備情況,了解病情,向病人簡單介紹手術情況及麻醉方式,根據患者的心里狀態,講解手術過程中的情況以及以往手術成功的經驗,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里,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收手術治療[3]。手術間的準備,術中所有螺釘置入需在透視下定位,應選擇C臂手術間,手術前半小時至1小時開啟層流空調對手術間空氣進行消毒,調節室溫在22-24℃,濕度40-60%,手術間所有操作臺面術前用有效氯500mg/l(84)消毒液擦拭。器械的準備,骨科常用器械準管器械、釘棒內固定材料及工具、植骨融合器材料及專用工具,達到高壓滅菌水平備用。手術間物品的準備,C型臂、高頻電刀、中心吸引器(自體血回收時需備兩套吸引器)、自體血回收機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備好所有一次性用品。
3.2 術中護理配合
巡回護士配合:病人進入手術室時,主動迎接,核對病人信息,病人進入手術間,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再次對病人情況進行三方核查。建立靜脈通道(16號直型導管留置針),配合麻醉醫生行氣管插管,麻醉成功后,用輸液小貼膜保護好病人的眼睛。準備好體位軟墊數個,配合手術醫生安置病人俯臥位,頭下墊頭圈,頭偏向一側,胸前及恥骨聯合前加墊以懸空腹部,大腿前加墊,懸空會陰部,小腿遠端加墊,高度使膝關節適當后屈為宜,雙上肢肘關節屈曲,放于頭兩側,檢查尿管是否通暢,避免受壓,男性陰莖陰囊保持懸空,避免受壓,體位安置好后,再次檢查病人皮膚是否與金屬物品接觸,避免術中使用電刀時灼傷。在病人大腿處貼好負極板,調節好手術燈光,協助穿手術衣,連接電刀、吸引器,手術過程中,關注手術進展,及時供應臺上所需物品,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配合麻醉醫生管理好病人液體入量、及時輸液輸血。術中注意給病人保暖,及時按摩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發生。
3.3 防止手術切口感染
手術切口感染是手術病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切口感染,會增加病人痛苦,導致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因此從手術室管理的角度導致切口感染因素進行分析,并采用有效對策嚴格執行,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手術切口感染率的發生。要求手術人員進入手術室必須穿戴整齊,著裝規范,術前半小時開啟層流空調對手術間空氣進行凈化消毒,手術間所有臺面用含有效氯500mg/l(84)消毒液擦拭,手術間溫度維持在22-24C,維持濕度在40-60%之間,限制參觀人員,手術過程中,工作人員避免大聲講話,減少人員走動及手術間門的開啟次數。醫護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及消毒隔離原則,術前半小時預防使用抗生素,手術超過3小時再追加一次抗生素。加強體內植入物和外來器械的管理,手術室使用前,檢查器械包裝的完整性,包內外指示卡的情況均達到滅菌要求,方可使用,手術室護理人員必須做好每一個環節,本組4例病人術后均無切口感染發生。
3.4 體位的護理
俯臥位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術體位,具有手術野暴露充分,便于手術醫生操作等特點,但此體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學的改變,導致循環呼吸障礙,神經損傷和皮膚壓瘡等并發癥,因此術中合理擺放體位是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和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4]。掌握俯臥位的正確安置方法,患者全麻后,醫護人員分別站在手術床的兩邊分別托住患者的肩背部、腰骶部、臀部及雙下肢,將病人俯臥,翻動病人時注意維持脊柱水平,以滾動法將患者置于軟墊上,頭下墊頭圈,頭偏向一側,避免氣管導管打折或扭曲而影響正常通氣。取鎖骨和髂骨作為支點,盡量使胸腹部離開手術臺,減輕機械性壓迫對呼吸循環的影響[5]。避免術中改變體位損傷脊柱,變換體位時,由??剖中g醫師指導,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軸線,手術結束,為了避免將病人平臥時造成植入物滑脫,變換體位一定要有足夠的醫護人員保持軸心翻身。術中注意受壓部位的觀察和護理,變換體位前應整理好各種管道及電極線,電極粘貼處應避開受壓部位,在患者頭下墊頭圈,每隔20-30分鐘調整頭部位置一次。女性患者注意避免乳房受壓,男性患者注意防止陰莖及陰囊受壓。雙上肢置于患者頭部兩側,外展不超過90度,術中經常按摩肘部,避免受壓,以免損傷尺神經。手術結束,應及時將患者翻身平臥,以解除壓力,并按摩受壓部位,本組4例病人無皮膚損傷及壓瘡發生。
3.5 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腰腿痛癥狀明顯,病程遷長或反復,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手術是解除神經根壓迫癥狀的最好辦法,但病人對手術室充滿陌生與恐懼心理,也擔心手術的安全性和術后的恢復情況,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做好術前訪視,向病人簡單介紹手術情況,告訴病人設備和技術的先進性,講述手術成功的案例等,鼓勵患者保持最佳的心里狀態,積極配合手術、配合治療。保持樂觀的心理狀態,有利于術后的恢復。
4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椎管擴大減壓、釘棒系統內固定、植骨融合術可以解除患者神經根壓迫癥狀和穩定脊柱,是骨科復雜疑難手術,一方面由于手術難度大、手術步驟多、手術時間長,再加上術中椎板切除解除神經根壓迫時容易出血,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做到術前充分準備、術中準確應對,手術過程中,堅守工作崗位,關注手術進展,嚴密觀察病人生命體征,配合麻醉醫生及時輸液輸血;另一方面病人均在氣管插管全麻后采取俯臥位,患者的保護性反射減弱或消失,喪失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做好體位護理,做好受壓部位及骨骼隆突處的合理襯墊與保護,保證病人安全,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平安度過手術期。
參考文獻
何升華,彭俊宇,趙祥.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近期療效觀察. 中國骨傷,2011,24(1):72-74.
李興,鄧思然,羅雨橋,羅柏鋒,羅杰多,盤永光.后路髓核摘除內固定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并鄰近上位椎節間盤突出癥.亞太傳統醫學,2012,10(8):186-187.
伍香葉.腰椎間盤突出髓核摘除椎間融合器置入內固定術的護理配合.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29(12):201.
高靜.脊柱手術俯臥體位的安全護理. 河南省骨傷護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3,08:84-85.
司曉芳.腰椎手術的體位護理. 中外醫療,201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