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嫻
所謂“雙師型”教師,即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外還需要取得另一職稱,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素質,也應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從上述概念的內涵中可以看出,“雙師型”教師賦予了新的更具高職師資特征的時代內涵,使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要求高職教師要具有專題研究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但是目前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匱乏,教師實踐能力薄弱,校企合作程度低,更有某些高職院校直接將“雙證”認定為“雙師”。其實,有些教師持有的技術(職業資格)證書與其所講授的專業根本不對口;二是有些技術職務證書完全是通過書本學習,再通過考試獲取的,缺乏實踐性;三是由于高職院校重視教師的“雙證”,導致一些老師不擇手段地獲取另一不中用的技術職務。因此,本文以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近幾年師資隊伍建設為例,體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教育與企業的合作程度和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等多方面的變革,從而探討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與建議。
2018年7月,我院對商務英語專業近三年“雙師型”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書面調查,結果如下:
1.“雙職稱型”教師:商務英語專業“雙職稱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我院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亮點。表1列出了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四個年份我院商務英語專業“雙師型”教師的總數、所占教師總數的比例情況以及近四年年平均增長情況。從表1可以看出,“雙師型”教師的比例2016年比2015年平均增長50%,2017年比2016年平均增長18%,2018年比2017年平均增長20%,屬于高增長期,也說明各高職院校重視“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使“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速度明顯加快,成為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亮點

表1 “雙職稱型”師資隊伍情況
2.教師的培訓工作。我校把做好教師培訓工作作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內容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除些以外,商務英語專業還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將教師派往國外參加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培訓層次和質量。2018年受培訓教師人次的比例達到教師總數的88%,參加培訓教師的人平均年增長20%,反映出我院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和成績

表2 教師參加培訓情況
3.掛職鍛煉。我院近年來要求教師下企業進行掛職,或者讓教師帶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向外貿業務員學習,一起參與到對某個產品的宣傳、營銷、訂單的處理等一系列活動,教師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使得教師熟悉商務貿易一線崗位技能,使教師能夠在工作中將英語語言與實際的工作緊密地聯系起來。2018年掛職教師人數的比例達到教師總數的88%,參加培訓教師的人每年穩步增長,教師通過在企業的學習,業務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表3 教師掛職情況
1.“雙師”結構單一:英語教學的教師均是語言教學專業畢業的,工作后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較少,專業知識貧乏。即使獲得“雙師認可”,大多數職業資格證都是和自己專業相關,與所教授專業的知識聯系不大,導致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深入、透徹地講授與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
2“.雙師”教師缺乏有效溝通:英語教學要實現“專業+英語”,就必須加強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企業導師的溝通與合作,目前教師大多數時間都用于教學和科研,對于合作企業與實習崗位缺乏系統的了解和把握,導致自身的專業水平難以提升,對于學生的指導難以到位。
3“.雙師”教師進入職業倦怠期:許多獲得“雙師”認可的教師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經驗,并取得高級或副高職稱的教師。這些教師是學校的骨干,甚至已經站在重要的責任崗位上。但是有少數教師由于沒有職稱壓力,對工作缺乏激情,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工作,導致良好資源的浪費。
1.根據各專業的特點,參照學院的“雙師型”教師的評審條件,鼓勵教師學習不同專業有關的非英語專業課程,提高其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彌補英語教師不懂專業知識的缺陷。鼓勵教師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資格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2.選派青年教師下企業進行實習和掛職鍛煉,在專業崗位上接受實際訓練,選派教師出國考察、研修、進修、培訓,學習國外高職先進教學經驗。還可聘請外籍教師從事教學。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教師的培訓層次和質量。
3.提倡教師學習心理學、哲學宗教等知識,學會減壓,學會熱愛生活,從而真正愛上“教育”這份事業,愛上所教的學生,能夠課堂上幽默風趣,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科研上獨占鰲頭,永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