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濃 徐曉慧 楊龍斌
吉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是專門為大學生自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而設計的在線測評工具,是中國第一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得到中國心理學會及心理測評委員會權威認證,是教育部十五課題的制定研究工具。系統匯積三大功能:認識自我、認識職業、有效的決策行動,以完整、科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1]
2015年11月,利用吉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對吉首大學2015級本科生進行抽樣調查,隨機抽取400名學生參與調查,從現狀評估、職業技能、職業價值三個方面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現狀進行測評。調查樣本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醫藥衛生、文化教育等13大學科門類,包括化學工程與工藝、食品質量與安全、漢語言文學、商務英語、臨床醫學、舞蹈學、護理、思想政治教育、體育教育、生物科學、市場營銷等48個具體專業。
調查內容中的“現狀評估”包括以下8個方面的自我了解情況:
興趣:對自己未來所示狀況的清晰度;
性格:知道自己做事擅用的方式;
價值觀:對自己未來所示狀況的清晰度;
技能:準確把握自己最突出的技能是什么;
學習風格:知道自己怎么學習會更有效;
自我了解:對自己興趣點、性格傾向、價值追求、技能側重和學習風格的自知了解情況;
職業了解:對自己喜歡的職業是否明確、對這些職業是否投入了努力進行過探索等;
決策行動:在明確職業的方向后,以什么樣的態度,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去實踐、行動。
“職業價值觀”指的是,無論從事的是什么工作,都會努力在工作中追求的東西。從某種角度,可以認為,工作價值觀就是在工作中最期待獲得的東西。本測驗從以下6個方面加以區分:
支持滿足:期望在職業中,獲得管理層的支持,如獲得充分的培訓機會,能夠在單位的規定范疇內獲得應有的待遇;
贊譽賞識:對職業的追求,是能夠使自己獲得充分的領導力提升機會,并擁有充分的權威,能夠對他人的工作提供指導,并且這個職位是富有社會聲望的;
工作條件:希望獲得有充分保障的工作,如能夠在一個比較安全和舒適的環境中工作,能夠獲得應有的報酬,能夠有自主決斷的可能性,同時希望工作具有多樣性,能夠在工作的范圍內做不同的事情;
注重關系:期望工作的內容是能夠給予別人幫助,并希望在這樣的職位上同事之間關系融洽,大家都有積極的道德觀念和社會服務意識;
崇尚獨立:期望在工作中能夠獨立工作、獨立決策,而且能夠表現出自己的創新,發揮自己的責任感、自主性,能夠以自我監督的形式使自己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計劃順利進行;
追求成就:希望獲得的工作,是能夠看到及時的成果展現,并體驗到可能的成就體驗,即工作的追求是一種自我實現,而并非外在特質利益的滿足。
“職業技能”包括以下35項具體內容:安裝、編程、操作與控制、服務他人、工具選擇、故障排除、積極傾聽、積極學習、技術設計、監察、解決復雜問題、科學思維、口頭表達、判斷與決策、批判性思考、人際敏感、人際適應、人員管理、設備維護、時間管理、書面表達、數學思維、說服、物資分配與管理、系統分析、系統評估、協商、修理、學習策略、研發設計、儀器監控、閱讀理解、指導、質量監控與分析、資金管理。
“現狀評估”測驗得分從1到10,1-3為低分段,4-7為中分段,8-10為高分段,分別代表自我了解程度低、一般和高,得分統計如下表:

?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自身的興趣、性格、價值觀、學習風格、自我了解程度普遍較高,但對于職業世界的了解以及在明確職業的方向后,以什么樣的態度,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去實踐、行動卻不是很清楚。
“職業價值觀”測驗得分同樣從1到10,1-3為低分段,4-7為中分段,8-10為高分段,分別代表期待或傾向程度低、一般和高,得分統計如下表:

?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職業價值觀”的期待或傾向并不是很明確,大部分學生持“中間”的態度。其中,最突出的職業價值觀為注重關系和工作條件。
“職業技能”測驗最擅長的5項技能和最薄弱的3項技能,如下表:

?
結果顯示,大學生最擅長的5項技能集中體現為:積極傾聽、積極學習、服務他人、人際適應、閱讀理解;最不擅長的技能普遍各異,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編程、故障排除、設備維護。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高校學生職業規劃現狀有以下幾點:
第一,學生自我意識強烈,自我了解深刻、明確。第二,學生對職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一般。第三,學生的決策行動力一般。第四,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尚在形成階段,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上來講,學生的職業價值僅停留在“安全”以及“愛和歸屬”的中低層需求上。第五,學生擅長的職業技能為大眾易掌握的基本能力,不擅長的職業技能各異,尤其是動手實踐能力。
從上述調查結果中分析發現,民族地區高校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尚有待加強。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加強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一方面加強大學新生的專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和認知能力。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職業責任和敬業意識,引導學生培養更高需求層次的職業價值觀,最終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第二,提升學生的決策行動能力。一方面將職業規劃教育貫穿大學四年,形成系統、長效的教育機制,避免出現“只規劃、不行動”的現象。另一方面,開展“四個一”職業規劃精準指導,做到“一個群體、一名導師、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第三,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一方面,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創業基礎課程,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另一方面,響應國家“雙創”號召,開展創業實訓,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大賽和項目,為學生提供“雙創”的實踐平臺。
在高校(尤其是發展較為落后的民族地區高校)職業規劃教育尚在起步階段、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和專業性尚有待加強的現實背景下,如何有效落實上述干預措施,如有效開展“四個一”職業規劃精準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并把它們運用到職業規劃的實踐中去等等,將是我國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重點難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