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曉慶
一、地方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特色專業設置盲目跟隨市場
在特色專業研究中,筆者發現地方高校由于面臨爭奪生源的壓力,導致專業設置往往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專業設置的原則是市場導向,而不是資源導向,更不是師資導向。如此,一方面會使得專業設置,尤其是特色專業設置更多時候會出現盲目跟隨市場的傾向,而且總是滯后于市場需求的變化,陷入被市場牽著走的窘境;另一方面會出現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辦學水平無法跟上專業設置變動的步伐,使得特色專業設置陷入僅僅只能滿足獨特而成色很差的局面。
2.特色專業結構不合理,同質化嚴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引導大學合理定位,克服同質化傾向,形成各自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在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許多地方高職院校急于大規模擴建,試圖通過增加專業數量來實現專業建設,在專業建設方面出現人才培養方案雷同、辦學模式類似等專業同質化現象。
二、地方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有效對策
1.質量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高職院校作為特色專業建設的主體之一,必須從發展理念與戰略層面上下功夫,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應對國家戰略需要、克服學科邏輯與社會需求相脫離的現象。增強質量文化自覺,不斷提高特色專業建設的意識與行動。高職院校應把專業建設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加大研究力度,認真研究學科建設與專業的關系、熱門專業與冷門專業的關系、專業與就業的關系、專業與地方經濟的關系。如此才能以前瞻性的指導思想作為特色專業設置和建設的引導方向,拓寬專業口徑的同時,保證在某一個或兩個細分方向,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形成特色、建設特色、強化特色。
2.內涵與要素方面要苦練內功
高職院校要重視特色專業的內在要素的培育。特色專業不僅要涉及質量理念的培育,也要涉及具體質量工作的細化和保證。特色專業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要素:用戶反映(結果)、教師隊伍(關鍵)、培養方案(手段)、資源保證(基礎)。
第一,高職院校要把提高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對學校的滿意度作為改進特色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如果高校特色專業無法培養出適應經濟文化需求,有較高人文素養與專業素質的學生,那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的辦學質量、辦學優勢也無法得到社會認可。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賴于特色專業的文化建設。特色專業文化建設立足于校園文化、地域人文地理,在凝練專業辦學思想、觀念、精神的基礎上升華專業的文化理念與文化感知。
第二,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特色專業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予以高度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加強特色專業建設,教師的素質、能力與水準是關鍵。在強化教材編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協調跨專業與跨學科之間的溝通、競爭與合作,引入別的學科先進的文化理念,充實自身學科的文化積淀。
第三,要更加重視培養方案在特色專業中的作用。人才培養方案凝聚著高校的辦學理念、師資水平、資源保證和制度建設,所以為了不斷適應新形勢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專業成為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的人才的源泉,必須不斷優化培養方案,始終使其成為人才培養過程的高起點,始終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而服務。
特色專業建設體現了學校核心競爭力,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反映學校對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和職業崗位的適應程度,關系到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在內涵發展的新時期,高職院校要以特色專業建設為龍頭,帶動質量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等的整體建設,全面提升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壽根.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內容與方法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1(11).
[2]何茂勛.高校質量文化論綱[J].高教論壇,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