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秋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接崗位需求,深度產教融合,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以高職汽車類專業為例,針對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從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上,探討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遠程教學策略。
關鍵詞:教學過程;“互聯網+”;遠程教學
筆者在調研的企業當中發現,僅有19.74%的企業愿意參加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針對此問題進一步調研發現,其原因是企業業務繁忙,沒有空閑時間培養學徒。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如何化解空間和時間的矛盾,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建立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深度對接遠程教學平臺尤為迫切。
1.企業可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提供教學素材
從企業角度,基于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對接的遠程教學平臺,利用企業自身管理監控平臺,可以收集相關接車流程、銷售流程、維修流程、客戶投訴等相關企業業務操作流程,可以有選擇地將視頻進行剪輯、處理后作為教學素材。另外,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對企業進行維修作業時,隨時隨地用手機進行拍攝,還可以將企業內部實訓、培訓、技能比賽等視頻上傳平臺,以供教學使用,這樣就能解決企業因為生產任務重而不能參與專業建設、教學等工作的問題。
2.支持自主自由多模式授課
企業導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安排和工作要求,不局限時間、地點進行授課,可以利用平臺進行網絡直播授課,導師根據本周工作安排,可以選擇晚上、休息日等時間提前網絡約課,學生根據課程時間進行選課。課程講授過程中可以滿足互動、討論、提問、測試等功能,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錄播,學生課后可以根據學習情況進行二次學習。
企業培訓師、特邀維修專家可利用此平臺,為企業員工和高職院校專業教師進行網絡直播培訓。
3.高職院校教師可利用平臺緊跟企業生產動態,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自教育部要求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企業實踐以來,高職教師紛紛投入企業實踐當中,由于汽車維修企業生產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每次實習遇到的故障都不一樣,很難滿足實踐的系統性 要求,利用該平臺教師可自主查閱相關視頻資料,進行自主剪輯,既彌補了企業實踐的不足,又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滿足教學系統的需要。
4.學生可以利用平臺選擇課程、任課教師、企業導師,滿足柔性學分制
學生可以根據課后需要進行錄播觀看,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在實拍視頻學習中,學生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尋求解答的強烈需求,這能增加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平臺為企業進行診斷,提供社會服務
學校技術專家通過平臺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企業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技術措施和建議。如果企業有更進一步的需要,學校可與企業一步合作,幫助企業解決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與生產一線深度融合,從而擴大社會服務,提高高職院校的影響力。
6.利用平臺可以服務教學診斷診改
診斷診改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基于平臺的大數據系統可以根據各個診斷點進行數據采集,完成診斷診改分析,結合企業專家意見、高職院校生產實際,提出診改意見和措施,切實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遠程平臺能夠滿足企業、高職院校師生的教、學、評、習、練多元化教學需要,能夠破解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將教學生產過程有效對接,讓企業人員參與到教學中來,讓高職院校教師走進企業中去。因此,建立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平臺,可實現校企深度合作,產教融合,雙方雙贏。
參考文獻:
[1]黃 平,合春燕.“四個對接”引領高職教師科研選題的方向[J].職業教育研究,2013(8).
[2]黃霞春,寧齊元.基于流媒體技術的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研究——以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