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瀟珊 安楊
摘要: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加之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推動,鄉鎮政府大力發展產業,以產業提升財力、凝聚人氣和支撐振興,已經成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本文首先介紹禹城市鄉鎮園區的建設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闡述鄉鎮產業園區的總體思路與原則,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鄉鎮產業園區發展的對策與建議,旨在為禹城市鄉鎮產業園區的規范有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產業園區 鄉鎮 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052-02
一、鄉鎮園區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當前禹城市的鄉鎮園區,雖然在財源建設、容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但與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新型城鎮化要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不相適應,總體呈現出園區企業納稅少、帶動作用不強,產業無特色、沒集群,布局碎片化、不集中、難管理等急需規范解決的難題。
一是發展不平衡。房寺鎮作為全國的小城鎮試點示范鎮,隨著通裕重工的快速發展,鄉鎮工業園已形成一定規模,市中辦、十里望融入城區一體發展,分別規劃了萬莊工業園、西城產業園,園區具備一定的規模。倫鎮依托林場集體土地入市,快速推進了數控產業園,已入駐企業20余家。莒鎮借助濟聊高速(潘店、莒鎮)出口,規劃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園,主要面向濟南外遷企業,重點發展食品加工和機械加工業,已簽約落地項目9個。其余鄉鎮雖有企業,但總體較為零散、呈現碎片化、不集中。二是總體質量不高。目前高新區仍然是項目落戶的主陣地,納稅較多的項目基本落在高新區,沒有與鄉鎮產業差異化定位,多數鄉鎮的企業主要是畜禽加工、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餡料)等,企業實力不強,工資不高,納稅能力弱,無法集聚人氣,鄉鎮財源薄弱,也制約了新型城鎮化進程。三是要素制約較為嚴重。鄉鎮園區的發展,沒有傾斜的政策支持,受制于土地、交通、能源等要素,原有的鄉鎮合村并居的土地指標,也基本用于全市統籌建設,供氣供水供熱等設施建設滯后、不配套,輸出型的勞動力趨勢無法扭轉,勞動力短缺不足日趨明顯。
二、鄉鎮產業園區的總體思路與原則
(1)總體思路。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為目標,搶抓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和濟南都市圈經濟提質的重大機遇,優化升級高新區產業層次,提升完善鄉鎮園區發展,著眼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園區創建、項目引進、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為具體抓手,堅持相對集中、配套聯動、穩步推進、差異發展,推動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管理規范的鄉鎮產業園區。
(2)指導原則。一是堅持相對集中的原則。堅持產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目標,整合鄉鎮供地政策,破解土地瓶頸,實現集中使用,積極推動規劃、國土、住建、招商等政策集聚,探索推進環保、安監等區域性評價,引導現有園區連片成帶一體發展,新建園區集中化發展,鼓勵引進專業的園區運營商建設、運營園區,實現產業集聚、管理集中。
二是堅持配套聯動的原則。以高新區新興產業發展為出發點和著力點,注重與高新區產業配套聯動,主動承接高新區提升改造剝離的企業,積極承載新興中小企業,當好高新區優質項目的孵化室,鄉鎮園區的基礎產業和高新區主導產業相配套,中小企業和高新區骨干企業相配套。
三是堅持穩步推進的原則。以資源最大化利用為原則,現有園區以存量資源化為主,適度擴建,立足于改造提升,重點是閑置廠房開發,規范租賃管理,引導現有企業轉型、產業集聚;新建園區以增量優化為目標,從源頭上把控,重點引進產業契合度高、納稅能力強,可成群、批量引進,推動快速形成產業集群。
三、鄉鎮產業園區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關于產業定位。鄉鎮產業園區要立足鄉鎮實際,充分考慮土地、環保等政策約束,選擇項目、企業、產業不要盲目求新、求大、求多,務必實際實用。一是不宜太新。可以圍繞現有產業基礎,充分利用當地資源要素的,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高新技術、孵化研究,重點還是能夠有效吸納基層勞動力、技術較為成熟、納稅能力強的項目。二是不宜太大。盡量規劃規模適中的中小型企業,盡量少地引進占地多、單體投入高的大塊頭項目,企業群體總量控制在二十個左右,著眼于形成富有活力的產業集群。三是不宜太多。鎮域經濟體量有限,土地、能源等規模相對滯后,規劃形成的園區盡量有主導產業,但是不宜攤大餅,也不要硬拼湊,一定不要有項目就是骨干企業,有企業就是主導產業的想法,要立足區位實際,圍繞資源優勢,著眼長遠,準確把握現有項目的成熟度,主導產業的契合度,科學評估現有企業的成長性,去偽存真,抓大放小,優中選優,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明確定位,突出重點,確定方向,建議主導產業不超過3個,其中,新興產業不超過2個,傳統產業最多1個。
(2)關于產業協作。鄉鎮產業園區都在縣域經濟的大盤子里,彼此相距不是太遠,加上還有國家級高新區,一窩上,亂哄哄,不找準位置,搞好協作,容易造成資源的浪費。一是錯位發展,各鄉鎮要搞好溝通協作,鄉鎮之間,產業不一、基礎不同、各有定位,實現差異發展,不搞“雜貨店”,只做“專賣店”,避免趨同化,在引進項目的時候可以有效避免內部競爭、惡性競爭,打造差異化產業集群。十里望、市中辦承擔城區功能,融入城區發展,可以重點考慮現代服務業、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房寺鎮現有的工業園區,可以考慮提升改造,圍繞通裕重工搞好裝備制造配套;梁家地處高鐵新區,規劃新區也與城區、高新區較近,可適當規劃休閑觀光農業、承接高新區招商企業項目;倫鎮依托原有林場建設了機械加工產業園(數控方向),也可以依托第二牧場,加上原有的德霖、和美、知凡等企業做好畜禽加工;辛店鎮已有現代牧業,打造美麗鄉村基礎上,推動休閑農業發展,可以與梁家鎮一起規劃;莒鎮啟動了園區建設,規劃了物流園區,盡早確定入駐產業企業,提前謀劃布局;李屯位置遠,人口較少,可以重點考慮有機農產品加工、木制品加工等項目;張莊、安仁、辛店、辛寨等鄉鎮,如果有園區可以挖潛的盡量挖潛,注重閑置資源的整合,新建園區可以先規劃、破題,穩步推進。二是承接發展。目前京津冀產業提升將會持續推進,特別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力度還會繼續加大,濟南的北跨,還會掀起拆違拆建的浪潮,建議各鄉鎮各選題目,各找企業,盡量不要圍繞一個產業、一個行業,甚至一個企業,心里有方向,帶著目標對接,要找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得天獨厚的優勢。三是配套發展。目前高新區正在進一步抬高門檻,重點是納稅強、體量大的企業以及新技術等新興產業,鄉鎮注重與高新區產業的配套聯動,特別是新興中小企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提升。
(3)關于產業規劃。規劃是前提,也是出臺方案的依據,當前推動的鄉村振興戰略、一二三產業融合等戰略,中央均在編制相應的規劃,省、市也會針對性地出臺規劃方案,我市鄉鎮園區產業的發展也必須要有規劃意識,從調研、規劃到政策意見以及督導考核,建立完整的工作鏈。一是編制規劃方案。建議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厘清產業發展的思路,加快編制規劃和方案,明確各鄉鎮園區規模、主導產業、發展方向等。二是出臺配套政策。圍繞鄉鎮園區、產業發展,實際層面拿出明確的實施意見,發改,國土、規劃、經信、環保、安監等有關部門出臺具體的推動辦法,齊心協力推動鄉鎮產業園區化、集群化發展。三是強化調度考核。鄉鎮園區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建議將園區工作納入督導考核,從產業契合、項目投入、畝均稅收等方面,合理設定考核指標,形成有方向、有壓力、有抓手、有尺度的工作機制,推動園區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玲君.區鎮融合視角下開發區與周邊鄉鎮產業空間優化策略研究----以武進國家高新區與其周邊鄉鎮為例[D].蘇州科技大學,2017.
[2]孫蔚.推進上海市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對策研究[J].中國工程咨詢,2016(11):50-5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