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強 何奇典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在當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成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速度較快,在高職院校中存在著學生管理和服務不均衡、不到位的現象。本文將根據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分析賞識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具體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賞識教育 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146-02
高職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統計,截止到2017年5月31日,全國共有高職院校1386所。高職院校的學生一般是高中階段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高中階段對學習興趣不大,受老師關注較少,受批評較多,必然會存在對自己定位不準確甚至是自卑的現象。而同時,高職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關鍵期,需要學校對他們進行正確的管理和引導。如果單純依靠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很難適應現代學生的需求,也就無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無法完全實現高職院校的育人功能。
我國著名教育家周弘曾提出賞識教育,我們可以通過體現高職院校和教師對學生的欣賞和關愛,不斷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不斷樹立自信積極的心態,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所以,筆者認為,在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積極引入并運用賞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賞識教育的概述
我國著名教育家周弘在教育自己的聾啞女兒的過程中,總結出“賞識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全納的愛”。[1]這種教育思想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脈相通。賞識教育不是簡單的表揚和鼓勵,而是通過賞識學生的行為結果和行為過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行為,同時為學生的發展和前進不斷創造合適的環境并給予適當的提醒來糾正學生的行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人性中最強烈的期望就是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賞識”。[2]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認為:人類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肯定,是人們心理的最高需求。[3]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學校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兩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而當學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進度時,不要讓學生因此而受到責罰。[4]賞識教育就是教育者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通過發現和贊揚學生優點,不斷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發掘其潛能并激發創造性。所以,筆者認為,賞識教育對處于成長關鍵期的高職院校的青年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賞識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高職院校學生現狀
高職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德育情況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此也產生了很多新的問題,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學生對高職的認可度降低
很多高職學生是由于高考分數較低沒有進入本科院校,只能選擇錄取分數相對較低的高職院校。這種被動的選擇很難使學生對學校產生歸屬感和認可感,也很難激發學生在高職院校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點與本科院校相比,給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2.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自我意識較強,獨立性和自我約束性較差,不愿服從管理
現在的高職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生活條件的優越、初高中階段的放松等因素使得學生的自我意識太強、個人主義突出,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愿關心集體和他人,為學校的管理增加了難度。
3.高職學院學生相對自控性不強,造成很多學生沉溺于網絡,缺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理解
很多學生現在“機”不離手,在網絡上獲取大量信息的同時卻缺少對信息的辨別,也慢慢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這種現象在高職院校中顯現得尤為突出。
4.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進取心
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競爭意識。進入大學后,面對相比于高中更加寬松的學習和管理環境,更失去了前進的動力。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有著一種“無欲無求”的心態,這種心態也很不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
5.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由于高考失利而進入高職院校,自身的失敗感與進入高職院校后與其本科院校的同學相比產生的心理落差使他們極易產生自卑心理。很多學生面對挫敗時容易懷疑自己,不敢主動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足夠的自信心,這種心態的存在也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部分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上缺乏創新性
由于面臨著生源競爭、社會聲譽等現實問題,很多高職院校將學校和學生的安全穩定作為學生管理的重點來抓。從而在一些高職院校中出現“重紀律、輕德育”“重行為、輕思想”等現象。這些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方面仍采取比較傳統的模式,僅僅是將學生定義為被管理的對象,而沒有從根本上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興趣培養和個人價值實現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反之也不利于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產生信任感,從而更不容易進行順暢的學生管理。
2.相對于本科院校來說,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特別是學生管理人員不充足的問題
由于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生管理人員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抓紀律、抓行為的要求上,很難再有精力全面展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恰恰是一些高職院校需要亟待提高的。
3.很多高職院校甚至是社會對學生印象刻板,導致高職院校對學生管理雖嚴卻缺乏教育引導
大家普遍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是高中階段比較叛逆且成績較差的學生。所以,無論是高職學院的領導還是學生管理工作人員對學生的管理都比較嚴格,特別是在紀律要求和行為養成方面尤為突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達到一種快速提升學生能力和層次的目的。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時候,對于高職學生這種看似嚴格的管理更容易使他們產生叛逆心理,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三、賞識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賞識教育的作用
前文提出,賞識教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行為,而且可以為學生的發展和前進創造良好的環境并給予合理的引導,從而達到糾正學生行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學生比本科學校的學生承擔著更大的壓力。但是由于缺乏正確、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很多學生無法將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從而使他們更加缺乏自信心。而賞識教育倡導尊重、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能夠關注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對學生的個人目標給予肯定和鼓勵引導;并且注意發現不同學生的優勢和特點,積極把握不同個體的閃光點,讓學生從積極的方面認知自我。對于自身缺點和問題較多的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適當的理解與寬容,并通過積極的引導和教育來提升學生克服缺點的自信心。所以,賞識教育在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是積極的也是有效的。
(二)賞識教育在學生管理中運用的具體措施
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是對傳統管理教育模式的有益補充。通過采用賞識教育中的新的管理手段和教育理念,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模式能夠滿足新時代高職學生的需求。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堅持人性化管理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必須依據制定的管理規章制度,但學生管理工作者在管理教育學生時也必須體現出尊重、關愛學生,要注重與學生之間心靈的溝通。這樣才能使學生管理工作者更加客觀公正地去評價學生,進而獲得學生的認同。這種順暢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
2.對學生的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
賞識教育并不是無原則的包容和鼓勵,在適當的時候也要進行批評教育。但教師要注意利用適當的方式方法,由于現在的學生自尊心較強、好面子、內心敏感,所以教師在對犯錯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要盡量避開公共場所,更不要翻舊賬、揭老底,應該真心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生一起分析所犯錯誤的原因及糾正方法,要充分體現尊重和關愛學生的原則,使學生愿意認識自己的錯誤并能積極地改正錯誤。
3.充分利用好激勵手段,這也是賞識教育的重點和關鍵
賞識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并贊揚學生的優點和閃光點來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發揮學生的特長,同時通過適當的提醒和引導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所以賞識教育離不開激勵手段。在平時的學生管理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當前學生表現欲較強的特點,開展各種活動挖掘學生的優勢和閃光點,同時激勵有特長的學生積極組織參與學生活動,從而通過學生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激情。這樣可以實現高職院校由學生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轉變,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形成融洽的學生管理氛圍。
4.對于閃光點較少、性格內向的學生要特加關注
教師首先要承認差異的存在,多以平等的身份體現出對這些學生的理解和關愛,因為往往這些學生更需要關愛。教師要多與這些學生溝通,從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著手進行充分的教育和引導,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總之,新時代的高職教育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以尊重、關愛為核心的賞識教育不僅可以幫助提高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水平,還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更加客觀地認識和發展自己,從而早日成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周弘.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
[2]劉憲忠.探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賞識教育[J].教育界, 2013(33):39-39.
[3]郭卜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J].教師博覽,2005(9):38-39.
[4]李文平.讓學生的內在潛質充分綻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