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文強
一、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
1.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也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如何將初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進行統一一直是一個教學難點。有的教師單純注重工具性,如作文之中修辭手法的使用、句子改錯的公式等,有的則單純注重人文性,如文章感悟、散文思想等,這就導致了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得不到發展。
2.素質教育
個別地區在不斷的課改下甚至出現了應試教育回潮的現象,學生依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他們將課改視為趕超其他學子的機會,然而在一味的高壓之下,學生只會變成書呆子,這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素質教育。
3.反思方法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愿意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案進行反思的。但是,許多教師在對自己課堂的總結反思上總是找不到方法,對如何去反思、反思一些什么以及在反思之后如何去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等沒有方向。筆者認為這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得不到全方面進步的根本原因。
二、新課改下的教學策略
1.加強綜合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存
教師要能夠加強語文教學的綜合性。不僅要提倡語文的工具性,還要提倡語文的人文性,并在不同類目的題目中合理利用。在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強調語文修辭手法的使用再結合情感的表達,而在一些文言文題目之中,要能夠認識到字、詞的含義,側重于工具性能??偠灾?,教師不能在語文教學中死板,要教會學生靈活應用。
2.加強學生素質教育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教學中更應傾向于學生的素質教育。無論是學生的美德教育還是學生的自我學習教育都需要得到重視。在語文教材之中,很多文章都歌頌了平凡而又偉大的人間情感,如《人民的勤務員》等,這些文章都能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到社會中的一些思想,體會到社會的美。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和挖掘課文之中的道德之美,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美德的力量,以此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才能被這些美德所感化,從而去約束自己。
3.正確地進行教學反思
教師要能夠進行正確的教學反思,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定期公開課。教師可以定期舉行公開課,邀請一些語文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別的教師來發現自己的教學缺陷,這樣能更加客觀、公正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同時,大家在輪流聽取公開課的過程中也能夠完善自身的教學策略,做到互相指點、互相幫助。
(2)收集學生意見。教師要能夠做到“不恥下問”,向學生請教自己的教學不足點。教師服務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才最能感受到教師的教學缺陷。因此,教師可以多多收集學生的意見并對此加以總結,作為改進教學策略的參考。
(3)案例分析法。在語文課堂之中,教師先要了解到當前語文教學的大背景,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找典型的教學案例,對這些案例進行多方位的總結和歸納,再將這些案例中的優秀點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之中,這樣才能更好地豐富自己的教學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觀摩、多揣測,也有助于教師制訂出優秀的教學方案。
三、結語
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是每一位優秀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曾經說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敝挥胁粩嗾J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做出改變,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曉麗.新課改后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8).
[2]席生林.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