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艷 王建坤
摘 要 大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離不開專業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以“紡紗原理”課程為例,凝練了該課程課堂講授平臺、實驗教學平臺和課后作業平臺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案例資源,并從教師主體角度出發,客觀分析了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態度,總結了教學團隊關于青年教師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素質的途徑,為各類專業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專業課程 紡紗原理 課程思政 案例資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41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major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pinning Principle as an example, some cases about the integration into classroom platform, laboratory platform and homework platform were condensed.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s obj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way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young teachers by our teaching team were concluded.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various major courses in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professional course; spinning princi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ase and resources
0 引言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它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今后高校專業課程的建設和使命明確了發展方向。在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簡稱“思政教育”)協同耦合的過程中,課程資源開發是課程思政教育實施的基本依托和必要基礎。[2]
“紡紗原理”課程是我校紡織工程專業的必修課與平臺課,于2015年建設成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授課學生數量多,網絡教學受眾面廣,具有優越的基礎和背景為紡織工程各專業課程梳理思政教育元素提供引領,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本文凝練了“紡紗原理”教學過程中各平臺建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過案例資源分析促進思政教育在工科類課程中的建設;同時從教師主體出發,闡述了提高思政教育實施方式的措施。
1 “紡紗原理”課程教學平臺建設融入思政教育
“紡紗原理”課程結合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教研現狀,根據不同專業方向的培養要求,其教學模塊分為“紡紗原理I”(60學時,授課對象為紡織科學與技術專業方向學生)、“紡紗原理II”(60學時,授課對象為紡織品設計專業方向學生)和“紡紗原理III”(45學時,授課對象為紡織工程專業其他專業方向學生)。其中:“紡紗原理I”獨立配套一門“紡紗實驗”課程;“紡紗原理II”中包含10學時的實驗實踐教學;“紡紗原理III”不包含實驗,但是在紡紗系列課程中有先期的“紡紗認識實習”課程作為補充;因此,在“紡紗原理”課程的系列教學模塊中,均有課堂講授、實驗教學和課后作業3個教學平臺。
1.1 課堂講授平臺的思政教育融入
課堂講授平臺培養目標為使學生掌握紡織工程領域紡紗專業知識,基本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為在該領域從事技術研發、生產管理、紡織品設計、商務貿易與檢測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有關紗線的知識背景。在“紡紗原理”課堂講授平臺上以傳授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為主,以增強民族和專業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從事實體經濟建設的優越感等思政教育為輔。例如:在紡紗工藝流程和原料選配中,側重于介紹由我校自主研發的數字化全流程小樣紡紗機、由其他兄弟院校自主研發的如意紡以及多品種多色纖維數碼紡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纖維如大豆蛋白纖維等;在牽伸和加捻等的原理分析中,滲透紡織科學家們集思廣益,將如此短的纖維通過物理摩擦力作用形成細長且具有一定強力的柔性紗線等思想。
1.2 實驗教學平臺的思政教育融入
實驗教學平臺主要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動手實踐能力、團隊溝通與合作意識以及創新意識,通過“開松與除雜、均勻混合作用、纖維變速點分布測定、纖維伸直度、粗紗工藝上機、細紗工藝上機”等系列實驗來實現。[3]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紡紗實驗教學中,首要的環節是現場強調安全問題,尤其在實驗室小樣機和生產用機器在尺寸上有顯著差異時,教師將利用專業知識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例如:在進行梳棉機的上機工藝實驗時,從專業知識的傳授角度來講,首先需要向學生介紹實驗室小樣機的錫林直徑和常用的轉速;而實際生產中錫林直徑一般為1 290 mm,目前最高設計轉速可達800 r/min。因此經過計算,學生得到了二者線速度差異的客觀數據,然后由教師強調實際生產中因各部件高速運轉而產生的安全隱患,從而使學生在低速運行的實驗室小樣機上仍時刻注意規范操作,避免安全事故發生;科學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基礎和核心內容,而科學實驗活動又是實踐的生產力觀的基本形式之一。結合不同的專業方向和授課對象,“紡紗原理”課程構建了科學的實驗環節來滲透科學實踐觀:針對紡織科學與技術方向本科生,實驗課的設計以原理和驗證性為主;針對其他方向的本科生,實驗課的設計以各機臺紡紗工藝上機為主。通過合理設計實驗實踐環節,有助于學生掌握和消化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
1.3 課后作業平臺的思政教育融入
課后作業平臺包括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進行預習和復習,以及課堂作業的完成等,以課程難點、重點以及學科領域熱點問題的理解與分析應用為主,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素質為主,同時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融入該平臺:一方面,要求學生每周都需要在網站[4]上簽到,并在討論專區以各種形式(如上傳學習資料、提出專業問題等)參與互動;另一方面,在學期結束時要求每位學生上交一份簽到文件,由教師確認其是否達到自主學習次數要求。通過點評和考核,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對誠信的敬畏意識。
2 教師團隊建設融入思政教育
2.1 明確教師主體思政教育態度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對思政教育的態度和視野在很大程度上對教書育人的實質性開展發揮重要的作用,[5]有必要對教師主體思政教育態度和貢獻進行明確,深挖專業課教學中可實現立德樹人的案例資源,并落實在教學大綱等相關培養方案中。[6]
2.2 提升教師主體思政教育素質
專業課教師的道德、文化以及能力素養水平制約著專業課程中思政教育發揮的時效性,為此“紡紗原理”課程教學團隊長期通過各種方式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養:(1)教學團隊有專任教師7人,其中黨員教師6人,占比為86%。所有黨員教師借助每周多元形式的黨課學習交流思想,增強高度的責任感,培養健全的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響學生;(2)推薦優秀青年教師參加交流與學習。在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團隊負責人指導下,多人參加了既評價專業水平又考核思想政治水平的校級、省部級等各種比賽,并分別獲得 “天津市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三等獎”、“教育部多媒體課件大賽微課組三等獎”等榮譽,提高了思想政治覺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探索等方面的相關講座,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與高校教師精神品質的養成”等,從思想政治角度高度提升專業教師素養,為專業教學過程中的“育人”教育儲備理論知識。
3 結語
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全面落實教書育人目標。“紡紗原理”課程教學團隊長期以來堅持思政教育元素在專業教學中地不斷滲透,立足于實現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素養提升必然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仍有很多教學案例資源有待于開發和凝練、多種提升和評價教師思政素養的方式有待于探索,以促進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更有效的融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3] 王建坤,李鳳艷.紡織工程專業紡紗系列課程群教學改革與實踐.紡織服裝教育,2013.28(6):474-476.
[4] 李鳳艷,王建坤,劉建中,周寶明,趙立環.紡紗系列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紡織服裝教育,2014.29(4):329-331.
[5] 柳逸青,王鑫,劉曉,鄭芬.高校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剖析與路徑探索.高教學刊,2018(6):141-143,146.
[6] 楊晶晶.高校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以公共關系學課程為例.視聽,2018(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