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怡萍 張德華 周潔 張偉君 賈玉華 鐘耀廣
摘 要 食品摻偽檢驗課程是高校食品安全專業本科生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課,課程教學主要內容涉及乳類、肉類、糧食類、酒類以及調味類制品的摻偽檢驗技術。針對本課程存在的問題,筆者對食品摻偽檢驗課程的難點進行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進措施,經分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關鍵詞 摻偽檢驗 難點剖析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8.08.045
Abstract The food adulteration test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generally offered by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safe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volves the adulteration test of dairy, meat, grain, alcohol and seasoning produc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course,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food adulteration test course 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 analysi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Keywords adulteration test; difficulty analysis;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與“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高等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心與關注。[1]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深化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它能夠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在統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程中,建設一流本科專業,可以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切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
以食品摻偽檢驗課程設計為例,針對“因課制宜,自主實施;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注重績效,示范引領”的三個教育改革的主要原則,我們提出如下幾點改革重點:(1)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本課程教學薄弱環節和主要問題,確定食品摻偽檢驗課程設計中的改革重點和難點,合理安排教學資源和經費。(2)整體設計改革方案,注重改革的系統性、集成度,明確目標任務,通過教學改革讓課程設計煥發新的生機,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3)建立自我評價機制,注重教學改革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1 課程難點
1.1 授課方式單一
目前,高校普遍的授課方式為教師通過課本內容生硬地給學生灌輸相關知識,這種授課方式既抽象又枯燥。[3]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雖然可以獲得相關的知識,但是對于知識的吸收不理想,即使在短時間內了解相關內容,日后應用過程中也不盡如人意。當今,面對眾多新穎的事物,這種生硬的授課方式顯然不合適現在的學生。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一部分學生出現上課不聽講的情況,因此授課的效果不理想。
1.2 學生缺乏主動實踐
對于一門課程的學習來說,提前預習非常重要。而對于食品檢驗來說,學生的實踐能力極其重要。但學生往往是通過老師的指導后才開展相關實驗,這會導致前期探索的缺失,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就會減弱,因此學生主動開展相關實踐,對于本課程的學習尤為重要。
2 教學改革
2.1 明確課程目的及課程要求
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對幾種常見食品摻偽檢測方法的學習,掌握檢測摻偽物質的基本原理及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了解摻偽的危害,為今后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實驗分組,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實驗中涉及的基本技能和實驗技巧。經過詳細講解、掌握樣品預處理、化學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儀器設備對常見的摻偽物質進行檢測,并掌握快速檢測的原理和方法。
2.2 根據部分教學目標達成度調整整體教學目標
食品摻偽檢驗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課程設計中需要增加一些實驗課。通過分配各個實驗的教學時間并及時檢測部分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由部分的教學目標達成度調整整個教學目標的進度。如在實驗教學中,根據實驗方法、難易程度等制訂實驗課時,如《牛乳中摻抗生素的檢驗(生物發酵時間)》、《廣式臘腸中摻淀粉的檢驗(淀粉酶水解法)》、《酒類中甲醇含量的測定》的實驗內容需要4學時,而《牛乳中青霉素含量的快速檢驗》、《摻鹽醬油的檢驗》、《摻入醬色的檢驗》的實驗內容則每個只需3學時進行演示即可。
2.3 從單一授課到多樣化教學
課堂教學是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關鍵、最困難的環節。[4]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授課方式是現代教育的詬病,這種授課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所以我們通過更多的教學創新來改變已有的現狀。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將被動學習轉化為積極的主動學習,能夠使得學生有參與感,更能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通過給學生更多參與機會,讓學生可以主動積極地參與某個話題的討論,從而提升課堂參與度。同時,我們通過分組的方式,使學生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且通過讓學生上臺展示PPT的方式,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學生更有自豪感。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促進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上課中,加入一些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授乳與乳制品摻偽檢驗的理論內容時可以采用講授法、提問法、多媒體課件等形式進行傳授,而糧食制品、調味品的鑒別檢驗則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4 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傳統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思維,主動創新意識。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自主講述課程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提前預習,掌握知識,以講述給其他學生聽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力,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3 目標達成度分析
通過對本課程潛在問題的分析,總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對班級所有同學從專業論文寫作和實踐操作水平兩個方面分別進行考核。為了對《食品摻偽檢驗》培養目標達成度進行分析,我們對每個模塊分為優秀、良好、中、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級。
3.1 分值折算
學生在該部分考核的分數占總分的百分比在90%-100%(包括90%)之間的折算分值為5,80%-90%(包括80%)之間的折算分值為4,70%-80%(包括70%)之間的折算分值為3,60%-70%(包括60%)之間的折算分值為2,0-60%(包括60%)之間的折算分值為1。
3.2 目標達成度的計算
目標達成度=∑分值*取得該分值的人數/總人數
3.3 目標達成度的評價
達成度為5,評價為優秀;達成度為4-5,評價為良好;達成度為3-4,評價為中;達成度為2-3,評價為合格;達成度為1-2,評價為不及格。
由表1的評價結果可以得出,學生課程論文寫作能力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科教學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課程要求課程論文的寫作,學生在查閱相關文獻以及論文撰寫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訓練,為他們畢業設計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表2的評價結果可以得出,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良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經過三次演示實驗以及三次綜合實驗,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化學分析和生物監測技術的基本知識以及實驗技能,為他們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通過分析,學習效果較佳,班級所有同學成績差異不大。總體而言,課程改革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相關課程中,筆者會根據本課程的教學情況,吸取經驗并因課制宜,更好地分析其他課程,改進課程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授課效果及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閆超棟,馬靜.中國高等教育效率的區域差異及空間收斂性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7):57-66.
[2] 謝和平.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J].中國高教研究,2017(3):1-5.
[3] 董道順.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農產品加工,2015(11):84-86.
[4] 劉建波,董禮,曹宇,馮倩倩.課堂教學改革應該落實“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育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7(1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