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福
[摘要]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為了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執政能力,必須加強對“互聯網+黨建”的研究,采取多項措施促進其健康發展:提高思想認識,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強組織領導,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健全規章制度;拓展網絡載體,構建信息化平臺;重視人才培養,建設專業化隊伍。
[關鍵詞]“互聯網+黨建”;中國共產黨;黨建
“互聯網+黨建”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以互聯網為載體,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目標,以加強黨的建設為主要內容,構建起黨組織與黨員、群眾、社會以及其他組織間的互動平臺,促進黨員管理更加規范、黨建工作更加高效、黨的意志更加統一、組織力量更加強大。黨要保持長期執政的地位,必須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探索“互聯網+黨建”工作新模式,對傳統黨建方式方法、傳播路徑、黨建手段等進行大膽創新,實現黨建資源的整合優化,構建功能完善、覆蓋全面、互通互聯的現代網絡黨建體系,擔負起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人類社會經過漁獵、農業、工業三個階段的發展,進入信息社會。據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加3.8%,互聯網普及率達57.7%,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占上網人群的98.3%。①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人類傳統的行為習慣,而且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模式。黨要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提高對“互聯網+黨建”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不斷增強推進“互聯網+黨建”工作健康發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一)提高對“互聯網+”重大作用的認識。“一個社會對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可以衡量其社會的發展程度。”②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憑借其開放、平等、全球共享、信息量巨大和傳播快等優勢,已成為一種革命性力量。無處不在的網絡,無處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軟件,無處不在的數據,無處不在的“互聯網+”,考驗著每一個政黨和政黨的每一位成員,不主動融入、不積極適應其,就會掉隊,甚至會被淘汰。作為現代先進生產力的重要發展要素,網絡化的信息技術,理應成為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樹立互聯網思維。2014年8月18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四次會議時提出了“互聯網思維”的概念。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工作對象、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工作價值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就是一種快捷精準、零距離和網絡化的思維。互聯網思維應用于黨建工作,就是以互聯網為載體,運用網站、微博、微信、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加強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制度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三)主動應對“互聯網+”對黨建工作提出的挑戰。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走在社會發展的前列,引領時代發展的方向,黨必須充分認識到黨建工作引入“互聯網+”是大勢所趨,必須盡快掌握網絡知識,研究網絡黨建理論,探索網絡黨建規律,增強網絡素養,有效的利用互聯網開展黨建工作,牢牢掌握網絡時代的話語權、主導權,提高網絡建黨、網絡管黨、網絡治黨的能力。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第一大政黨。據中共中央組織部《2017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956.4萬名,基層組織457.2萬個。③黨要加強組織領導,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發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用,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從頂層設計抓起,從戰略全局上謀劃。
(一)從整體上規劃“互聯網+黨建”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推進“互聯網+黨建”工作順利開展,需要中央機關制定指導性意見,從戰略上將互聯網納入黨的建設范疇中總體考量,整體推進;需要建立專門的網站建設組織領導體系,負責指導和規范黨建網絡的建設;需要增加財政投入,建設大規模的黨建網絡覆蓋全國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基層黨組織;需要整合各地各部門分散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
(二)建議由中組部牽頭組建全國范圍的黨建網絡群。從自上而下建立黨建網站,實現上下多層、點面結合的黨建網絡體系,建立起貫通省、市、縣委組織部門,鏈接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大型國企和組織人事部門的“大黨建網”,形成覆蓋全黨的統一的網絡平臺和應用系統。由中央組織部統一制定網絡黨建業務考核體系,層層進行考核評分,將網絡黨建的開展情況納入各級黨委黨建工作的范疇予以定期考核,提升各級地方黨委開展網絡黨建工作的積極性。
(三)廣泛建立各系統黨建網站群。中紀委、中宣部等也應該組建本系統內部的黨建網站群,形成各具特色、資源互聯互通的橫向聯結,對各級黨建網站的建設提出指標要求,要求在內容、板塊設計方面必須具有獨特性、創新性,體現本系統工作性質和特點,突出中心工作,避免“千網一面”。
(四)以省為單位建立黨建網絡平臺。以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范圍劃分,對各地的實踐進行統籌指導,整合內部資源,建立黨建網絡平臺,開發APP客戶端,用于政策發布、理論學習、典型宣傳、交流信息等工作。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為加強黨的建設提供了新載體、新平臺、新方式、新途徑,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④促進“互聯網+黨建”事業健康有序展開,必須根據依法治國、依規治黨的要求,完善國家法律、黨內法規和各項制度建設,提供法律法規支撐。
(一)制定相關的國家法律。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權益。”⑤黨務活動關乎黨政部門和國家利益,鑒于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及不確定性,把黨務活動置于互聯網上,亟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以約束和保障。
(二)建立健全黨內法規。鑒于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及不確定性,黨建工作上網還應綜合考慮互聯網的即時性和不可控性,盡快出臺“互聯網+黨建”相關的黨內法規,讓“互聯網+黨建”發展有規可循,從而進一步約束和保障網絡黨建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同時教育廣大黨員自覺學習法律法規,不斷強化法治思維。
(三)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盡快建立“互聯網+黨建”平臺報備制度,信息發布審批制度,檢查督導制度,責任追究制度;明確黨建工作網絡化的各個環節和內容,規范“互聯網+黨建”工作開展程序,重點是明確各級各類人員責任和義務、各項工作網上運行機制的原則和規范、對各級黨建工作網絡化的考核與評價等;建立網站建設的組織領導體系以及網絡平臺信息安全機制,確保黨建平臺不被非法入侵。
習近平指出:“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⑥這就必須整合資源,拓展載體,構建多種形式的黨建信息化平臺。
(一)構建網上辦公平臺。利用“互聯網+黨建”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通過開發和應用黨建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推行網上辦公,在線開展黨務辦理、黨費收繳、黨內生活、黨員教育等,以信息即時傳遞來縮小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時空距離。
(二)構建教育培訓平臺。“互聯網+黨建”極大地拓展了黨員干部接受黨的教育培訓的時空領域,擴大了黨員干部學習的自由度和選擇性,豐富了教育培訓內容,節約了教育培訓的資金與時間,拓展了黨員的教育培訓平臺。
(三)構建信息采集平臺。互聯網具有信息來源廣、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成本低等特點,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采集平臺。運用電腦或手機,通過黨建網站,設置部門銜接,可以溝通上級和下級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互聯網鏈,方便下級組織、基層支部和黨員個人填報信息,便于上級機關及時快捷地掌握情況。
(四)構建互動交流平臺。“新媒介提供了供應高度差異性政治信息與觀念的方式,在理論上可以讓所有意見無限制地接受,而且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有許多的反饋和協商。”⑦通過設置黨員干部QQ群、微信群等官方賬號,為黨員提供了內部交流平臺,極大的促進了部門之間、黨員之間的交流協作,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
(五)構建服務監督平臺。為了讓黨建信息“隨時可看,隨時可讀,隨時可享”,打破地域、時空界限和黨組織間的壁壘,擴大群眾對黨政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應該通過設立網上“便民服務中心”,將“互聯網+黨建”與便民服務充分結合,將黨建網絡平臺建成聯系服務群眾的“連心橋”,為黨員參加黨內活動和群眾辦事提供多樣性服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走路、黨員少跑腿、群眾得實惠”。利用全方位、立體式發布和反饋服務信息,接受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咨詢監督,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層次和水平。
“互聯網+黨建”工作要跟上信息網絡時代的發展,人才是關鍵。從目前來看,不乏熟知黨務工作的人才,也不乏熟知網絡的人才,但缺乏二者兼有的復合型人才。“互聯網+黨建”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相應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切實加強網絡黨建人才隊伍建設,已經成為推進新時期黨建工作的當務之急。
(一)深刻認識網絡專業人才的重要性。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建設網絡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⑧
(二)加強對黨務工作者的教育培訓。按照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更新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定期對工作人員、特別是負責“互聯網+黨建”的管理員開展系統化、經常性培訓,進行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等培訓,搞好在職黨務人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教育,使他們能夠熟練地駕馭網絡傳媒,以增強工作本領,著力建設一支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既懂黨建工作又懂互聯網技術的網絡黨建專業隊伍,同時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注重培養后備力量,不斷提升網絡黨建工作水平。
(三)提高網絡專業人才的政治待遇。給予網絡黨建人才相應的政治待遇,建議設置網絡黨建科,科長按照組織部門內設機構的級別予以配備,編制與干部教育科、組織科相當。
(四)公開招聘網絡專業人才。通過公開競聘等方式擇優錄取各級網絡黨建的負責人。切實加強“互聯網+黨建”人才的思想道德建設,把那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的人才選拔到網絡黨建隊伍中來。選派一批既有較高黨建理論水平,又具備信息技術管理能力的領導干部充實到此項工作中,及時吸收一批政治素質好、黨性強、業務精,并有志從事黨建信息化的年輕干部,挑起“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擔子。
(五)建立網絡專業人才數據庫。“互聯網+黨建”人才數據庫入選人員必須做到政治過硬、業務過硬、技術過硬、作風過硬,切實保障人才質量。不斷優化網絡黨建人才庫的建設與規劃,對人才庫進行及時更新,控制好人才隊伍的有機組成,按照實事求是的精神從數據庫中選拔人才,源源不斷地為“互聯網+黨建”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支撐。
[注釋]
①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網站.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②[美]賓柏.劉鋼等譯.信息與美國民主:技術在政治權力演化中的作用.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頁.
③2017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6/30/c_1123059570.htm.
④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中新網,2015年12月16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16/c64094-27937312.html.
⑤習近平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199頁.
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的講話.http://www.mlr.gov.cn/wskt/201207/t20120706_1118736.htm.
⑦[荷蘭]丹尼斯·麥奎爾.崔保國,李琨譯.麥奎爾大眾傳播理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23頁.
⑧習近平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