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蘭
(射陽縣阜余衛生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瘢痕子宮是指經歷子宮手術后形成瘢痕的子宮。據統計,約有80%~90%的瘢痕子宮由產婦接受剖宮產手術造成[1]。隨著二胎政策的逐步實施,臨床上瘢痕子宮女性妊娠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由于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恐懼,大部分瘢痕子宮產婦均在無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情況下主動要求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2]。為探討瘢痕子宮產婦與非瘢痕子宮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安全性,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射陽縣阜余衛生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32例瘢痕子宮產婦及32例非瘢痕子宮產婦。這些產婦均不存在認知障礙和剖宮產禁忌證。將32例瘢痕子宮產婦作為觀察組,將32例非瘢痕子宮產婦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2~42歲,平均年齡為(26.89±3.52)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46±1.29)周。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4~40歲,平均年齡為(27.04±3.18)歲;其孕周為36~43周,平均孕周為(39.27±1.54)周。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產婦均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具體的方法是:對產婦進行硬膜外麻醉。在產婦腹部正中線做縱向切口(觀察組產婦經疤痕處做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暴露其子宮下段。扶正子宮。在產婦的子宮下段做橫向切口(觀察組產婦經疤痕處做切口)。分離胎兒與母體。逐層縫合切口。
1)兩組產婦手術持續的時間及圍產期的出血量。圍產期的出血量=術中出血量+產后(術后至出院期間內)出血量。術中出血量是指手術切口的出血量。術中出血量=術中使用過的無菌止血棉球個數×5 ml。產后出血量是指產后陰道出血量。產后出血量=產后使用過的止血用衛生巾個數×10 ml。2)兩組產婦產后排惡露的時間。產后惡露是指產婦在產后子宮蛻膜時,有血液、壞死的組織經陰道排出的生理表現。3)兩組新生兒出生1 min的Apgar評分。在新生兒娩出后1 min,對其進行Apgar評分。評價內容包括新生兒的膚色、脈搏、呼吸、肌張力、反射五項。每項評價內容的分值為0~2分。新生兒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狀況越好。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手術持續的時間及產后排惡露的時間均長于對照組產婦,其圍產期的出血量多于對照組產婦,其所娩新生兒出生1 min的Apgar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婦所娩的新生兒,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手術持續的時間、產后身體恢復的情況及其所娩新生兒的健康狀態(±s )

表1 兩組產婦手術持續的時間、產后身體恢復的情況及其所娩新生兒的健康狀態(±s )
組別 例數 手術持續的時間(min) 圍產期的出血量(ml) 產后排惡露的時間(d) 所娩新生兒出生1 min的Apgar評分(分)觀察組 32 63.85±12.78 704.58±120.04 54.70±16.42 7.04±1.28對照組 32 43.16±11.26 554.62±115.43 36.91±12.85 8.11±0.74 t值 6.871 5.094 4.826 -4.09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剖宮產手術是協助具有前置胎盤、胎兒巨大、難產等危險因素的產婦進行分娩的手術方法。對有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能保證其母嬰安全,提高新生兒的存活率。近幾年,由于產婦對分娩疼痛的恐懼,越來越多的產婦在無剖宮產手術指征的情況下主動要求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產婦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能減輕其分娩疼痛、縮短其分娩持續的時間。但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術后其子宮會留下疤痕。目前,越來越多的女性因進行剖宮產手術等子宮手術而具有瘢痕子宮。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與非瘢痕子宮女性相比,瘢痕子宮女性妊娠時更易發生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疤痕妊娠、出血等癥狀,其在分娩時也容易發生難產[3]。因此,瘢痕子宮產婦通常選擇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但瘢痕子宮并非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指征。據統計,在所有進行剖宮產手術的瘢痕子宮產婦中,僅有不足20%的產婦具有剖宮產手術指征[4]。實際上,瘢痕子宮產婦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會延長其產后身體恢復的時間,增加其新生兒發生窒息的幾率,危及母嬰的生命安全[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瘢痕子宮產婦)手術持續的時間及產后排惡露的時間均長于對照組產婦(非瘢痕子宮產婦),其圍產期的出血量多于對照組產婦,其所娩新生兒出生1 min的Apgar評分低于對照組產婦所娩的新生兒。這與上述觀點基本一致。
筆者認為,存在以下條件的瘢痕子宮產婦不宜使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1)子宮疤痕較輕。2)年齡為20~30歲。3)胎兒的健康狀態良好。臨床醫生應對無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瘢痕子宮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告知其剖宮產手術的適應證,為其分析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弊端,鼓勵其進行陰道試產。在征求產婦及其家屬的同意后,給其進行陰道試產的機會。對具有剖宮產手術指征的瘢痕子宮產婦,應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分析其術中和術后可能發生的風險,并做好應急預案,術后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對癥治療,促進其康復[6]。
綜上所述,與非瘢痕子宮產婦相比,瘢痕子宮產婦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時間較長,其術后身體恢復的速度較慢,其所娩新生兒的健康狀況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