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博,朱珊珊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江蘇 徐州 221002)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對心臟病患者進行心臟手術的過程中,其發生嚴重并發癥的幾率和死亡率均明顯高于進行其他臟器手術的患者。林菁艷等[1]的研究表明,對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并為其制定完善的麻醉計劃,可有效地保證其手術的順利進行,降低其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因此,麻醉醫師必須深入地了解各類心臟病患者的生理性與病理性改變、各類心臟病手術的方法、體外循環技術及進行藥學監測與重癥監測的方法等,并熟練掌握與各類心臟病相關的麻醉原則與技術,以保證每例患者的手術均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精準醫學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醫學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可幫助醫學生深入地了解患者疾病的成因、病理改變、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及相關的診療技術等,全面地提高其學習能力。本次研究主要探討采用精準醫學教學模式對麻醉專業醫學生進行心臟手術麻醉教學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至12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學習的173名麻醉專業本科醫學生。將這173名醫學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86名醫學生,觀察組有87名醫學生。在對照組的86名醫學生中,有男性53名,女性33名;其年齡為20~26歲,平均年齡為(24.1±4.0)歲。在觀察組的87名醫學生中,有男性58名,女性29名;其年齡為19~25歲,平均年齡為(23.5±3.7)歲。兩組醫學生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醫學生采用常規教學模式進行心臟手術麻醉教學,方法是:1)醫學生先對心臟手術麻醉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復習。2)由帶教老師帶領醫學生到病房訪視患者,并對患者所患疾病的特點、身體狀況進行分析。3)由醫學生為患者制定具體的麻醉方案,再由帶教老師對醫學生制定的麻醉方案進行點評、歸納和總結。為觀察組醫學生采用精準醫學教學模式進行心臟手術麻醉教學,方法是:1)在進行教學前,醫學生先對進行心臟手術麻醉的基礎理論知識進行復習。2)帶教老師向醫學生詳細講解進行心臟手術麻醉的要點。具體內容是:⑴在實施麻醉前后需加強對患者的圍手術期管理。⑵對接受不同類型心臟手術的患者實施麻醉時的要點。⑶需根據患者心功能的狀態、合并癥、基礎身體狀況、進行手術的類型等制定麻醉方案[2]。3)在進行訪視前,由帶教老師向醫學生詳細介紹患者的一般資料,并告知其在進行訪視時需要了解的重點問題(如患者的性格特點和基本病情等)和相關的注意事項。4)由帶教老師帶領醫學生對患者進行訪視。5)在完成對患者的訪視后,帶教老師與醫學生共同討論患者的病史、心功能狀況、實際病情等,并針對患者的基本情況及病例特點進行總結,幫助醫學生建立起為患者制定麻醉方案的正確思路(如麻醉藥的選擇、進行麻醉的方式、調節體內環境的方法、需要完善的術前檢查、停止或增加藥物的情況、進行術中監護的方法等)。6)讓醫學生為患者制定具體的麻醉方案。7)由帶教老師對醫學生為患者制定的麻醉方案進行點評、歸納和總結,以提高其主動思考的能力、對精準調控麻醉深度的認知度、合理使用麻醉藥的能力、對術中可出現的危急情況進行預防與處理的能力等[3]。8)帶教老師教會醫學生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的方法,以便為其日后參加臨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觀察兩組醫學生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包括醫學生進行開放考試的成績和醫學生對教學模式進行評價的結果。1)采用開放考核的方式對醫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進行考核的內容包括麻醉藥的選擇、降低患者心理應激反應的方法和進行術前評估的方法等。試卷的總分為100分。2)使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了解醫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此教學模式是否可拓寬醫學生的臨床思路、是否可增加醫學生對臨床問題進行探索的興趣、是否能夠提高醫學生調節患者緊張情緒的能力、是否可增加醫學生進行醫患交流的能力、是否對醫學生掌握臨床理論知識有幫助、是否可增加醫學生的哲學思辨能力等,每項內容包括是、否、不一定3個選項,其效度系數為0.85。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開放考試成績的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醫學生開放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表1 兩組醫學生開放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開放考試的成績對照組 86 76.70±5.25觀察組 87 87.12±4.34 t值 14.235 P值 0.000
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哲學思辨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醫患溝通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拓寬臨床思路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和探索問題興趣得到提高的比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醫學生對教學效果進行調查結果的比較[n(%)]
精準醫學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是指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的一種醫療模式。采用精準醫學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教學的優勢如下:1)用此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教學,可使其掌握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管理的有效方法。2)用此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教學,可促使醫學生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提高其與患者進行溝通的能力。3)用此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教學,既可鞏固其基礎理論知識,又可培養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用此教學模式對醫學生進行教學,可提高其辯證思維的能力,即通過向其灌輸個體化與整體化的觀點,使其能夠以“共性與個性、局部與整體”的辨證思維對臨床實踐與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以促使其在面對患者時既能夠有效地處理個體并存的情況,又能夠關注到整體情況[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教學結束后,與對照組醫學生相比,觀察組醫學生開放考試成績的評分、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哲學思辨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醫患溝通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拓寬臨床思路能力得到提高的比率和探索問題興趣得到提高的比率均更高。這說明,與采用常規教學模式相比,采用精準醫學教學模式對麻醉專業醫學生進行心臟手術麻醉教學的效果更好,可極大地提高其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