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麗 郭永杰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28
摘要:目的:研究復方鋁酸鉍對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方法:收治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200例,隨機平分兩組。對照組口服蘭索拉唑+阿莫西林;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復方鋁酸鉍,觀察相關指標。結果:對照組疼痛緩解時間(3.50±0.95)d,潰瘍愈合率55%,Hp清除率73%;試驗組上述指標分別為(2.00±0.86)d、79%、91%。試驗組的疼痛恢復時間、潰瘍愈合率和Hp清除率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復方鋁酸鉍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性潰瘍安全、有效。
關鍵詞:復方鋁酸鉍;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有效性;安全性
消化性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其發病的直接原因是胃黏膜的自身防御因子(黏液、前列腺素等)和黏膜攻擊因子(胃酸、胃蛋白酶等)間的平衡被打破[1]。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此外精神因素、遺傳因素、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環境因素、胃腸肽的作用、藥物因素等也被證明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發展相關。研究發現約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的胃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2]。通過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可以使多數消化性潰瘍得到徹底治愈。本試驗就是將復方鋁酸鉍用于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性潰瘍的治療中,觀察其治療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200例,隨機分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00例。試驗組男44例,年齡(39_3±2.5)歲,女56例,年齡(35.O±2.7)歲;對照組男35例,年齡(40.1±2.01歲,女65例,年齡(39.7±2.2)歲。對照組胃潰瘍59例,十二指腸潰瘍41例;試驗組胃潰瘍63例,十二指腸潰瘍37例。兩組在年齡、性別、疾病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試驗知情同意。
病例入選標準:①患者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且經過胃鏡下黏膜活檢、尿素酶檢測Hp呈陽性。②患者年齡18~ 60歲。③患者頭腦清醒、情緒穩定,無精神類疾病,可以配合試驗。④患者無家族遺傳病、嚴重內分泌疾病、嚴重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⑤就診前未服用過對本試驗有影響的藥物。
方法:對照組給予口服蘭索拉唑30 mg,2次/d;阿莫西林500 mg,2次/d聯合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給藥基礎上增加復方鋁酸鉍2片/次,2次/d。以4周作為試驗周期。
評價指標:本試驗將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潰瘍愈合率、Hp清除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作為試驗方法的評價指標。
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指標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疼痛緩解時間:試驗組的疼痛緩解時間顯著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451< 0.05),見表1。
潰瘍愈合情況:對照組愈合35例,有效20例,無效45例,總有效率55%;試驗組愈合45例,有效34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79%。試驗組的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Hp清除率:治療4周后對照組Hp陽性27例,陰性73例,Hp清除率73%;試驗組陽性9例,陰性91例,Hp清除率91%。試驗組的Hp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照組不良反應8例,發生率8%;試驗組不良反應9例,發生率9%。兩者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方鋁酸鉍不具有顯著的不良反應。
討論
幽門螺桿菌為革蘭陰性桿菌,存在于胃上皮和腺體內的黏液層,可分泌尿素酶,同時釋放白三烯和多種細胞毒素,破壞胃黏膜[3]。幽門螺桿菌已被公認是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胃炎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藥物基本上分為鉍劑、抗生素和化學殺菌藥等[4]。一般需要2種或3種藥合用。本試驗選擇蘭索拉唑和阿莫西林作為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基本藥物。
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分為胃酸分泌抑制藥(H2受體阻斷劑、M1膽堿阻斷劑、胃泌素受體阻斷劑、質子泵抑制劑)、抗酸藥、黏膜保護藥、抗幽門螺桿菌藥。復方鋁酸鉍每片含鋁酸鉍200 mg,重質碳酸鎂400 mg,碳酸氫鈉200 mg,甘草浸膏粉300 mg,弗朗鼠李皮25 mg,茴香粉10 fngc[5、6]。本品中所含鋁酸鉍可在潰瘍表面形成保護膜,加速愈合;碳酸氫鈉、碳酸鎂可中和部分胃酸,利于潰瘍的愈合;其他輔助成分有消除大便秘結和胃腸脹氣等作用。復方鋁酸鉍中既有抗酸劑又含有黏膜保護劑,同時輔以多種中藥,通過本試驗證明蘭索拉唑和阿莫西林聯合復方鋁酸鉍在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性潰瘍時其效果顯著優于單純使用蘭索拉唑和阿莫西林。李霞等同樣將復方鋁酸鉍用于幽門螺桿菌相關的消化性潰瘍中[7],結果發現對照組總體有效率81.82%,試驗組94.37%,P< 0.05;對照組Hp清除率56.36%,試驗組74.65%(P<0.05);試驗組潰瘍面積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結果與本試驗相符。
參考文獻
[1]楊薇.消化性潰瘍發病相關因素探討[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4,19(6):399-400.
[2]王東升,吳麗波,胡中橋.幽門螺桿菌感染消化性潰瘍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921-923.
[3]薛彥萍.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98-99.
[4]武勝,黃玉榮,傅強.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08-410.
[5]熊江英.復方鋁酸鉍顆粒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22):86.
[6]唐永玲.復方鋁酸鉍治療消化性潰瘍39例[J]醫藥導報,2001.(10):646.
[7]李霞,樂文月.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消化性潰瘍應用復方鋁酸鉍的治療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