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淼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開放性的閱讀環境,使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輕松、快樂的閱讀中汲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選擇健康、有趣的書籍進行閱讀,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長期影響,常常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嚴重剝奪了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用,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的采用放羊式教學,表面上是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學生在學習中迷失應有的學習方向,繼而導致了教學效率的低下。鑒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高效教學?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精心設計閱讀環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好奇心的特點,精心設計趣味性的閱讀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閱讀中,通過閱讀提高語文思維能力,在掌握課文深意的同時,獲得更深刻的感悟。在閱讀環節,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閱讀范圍,讓他們在積極的閱讀中相互影響和感染,使不喜歡閱讀的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閱讀中收獲知識和快樂。完成閱讀任務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在發言過程中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能力的不同,在閱讀過程中,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理解,會使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促使他們的語文思維進行多元化發展,通過深入閱讀和思考獲得獨特感受。在學生發表對課文的理解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他們敢于發言,并大膽地對其他同學的不同見解提出疑問,并對疑問進行互相討論,隨著討論的深入,使他們的思路更加清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積極指導閱讀動機
閱讀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還能讓他們了解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識,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同時學會深入思考,鍛煉思維靈活性。通過閱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取得進步,還能把這種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讓學生以單元為單位進行閱讀,通過精讀、略讀等方法對每篇課文的主題進行深入理解,找出單元課文之間的聯系,通過分析和思考進行深入理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把遇到的好詞好句記下來,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提高理解課文的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的語文能力在閱讀中獲得全面提升。
三、注重提升閱讀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才能領悟到課文的深意,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在大海中永生》時,教師在讓學生閱讀時重點體會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通過文字感受作者心情,加深閱讀體會。在閱讀課文內容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重點閱讀文中的排比句和長句,通過閱讀和深入感悟,學生在讀中緬懷鄧小平爺爺的豐功偉績,感受他的光輝形象以及人民失去這樣一位偉人的悲痛心情,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懷。為了激發學生對鄧小平爺爺的情感和對課文的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鄧小平爺爺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鄧小平爺爺的偉大。在多媒體輔助作用下,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再次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情感,達到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的效果,深刻掌握文中的內涵。通過閱讀獲得感悟可以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分享,說一說自己在閱讀中感受深刻的地方和通過閱讀獲得的收獲。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接觸到不同的理解方式,有利于激活他們的語文思維,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設計多樣閱讀方式
小學生的興趣廣泛,對各種新奇的事物都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他們的自制能力不強,興趣的持久度不高。因此,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綜合小學生的特點進行閱讀方式的設計,使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播放朗讀錄音的方式,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激發情感,產生讀的欲望,從而進行主動閱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內容,繪聲繪色地朗讀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語言。在分角色朗讀中,能讓學生在朗讀的同時,腦海中構建一個形象生動的人物,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仔細揣摩,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結合語言、語氣、語調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大大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讓他們獲得深刻的感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閱讀,把學生按照學習能力的不同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自主選擇組長,在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積極的閱讀活動。完成閱讀內容后,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討論,通過討論環節,學生的思維能更加深入,使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文字中蘊含的深層含義。
五、引導課外閱讀拓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閱讀課本中的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注重課外閱讀拓展,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課外閱讀書籍,如《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森林大熊》《森林暢游》《月亮不見了》《夏洛的網》《愛的教育》《長襪子皮皮》等。在趣味性的課外書籍中,學生接觸到了以前不了解的世界,讓他們在如饑似渴的閱讀中汲取知識,拓寬視野,從而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進行自主選書時,教師要對他們進行引導,可以讓學生選擇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避免讀一些內容不健康、思想不積極的書籍,使他們在廣泛的書籍海洋中暢快閱讀,激發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自主意識。
(作者單位:山東省鄆城縣唐塔魏路口小學,山東 鄆城 2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