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佶睿
摘 要:對于我們來說,高中物理知識的抽象性比較強,我們在理解知識時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要面對思想上的斗爭和心理上的抗拒,只有解決思想問題,轉化消極情緒,才能正視物理學習,在解題過程中乘風破浪。速度、速率、加速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概念,在題目中經常出現。很多同學混淆了上述概念,致使卷面屢屢失分。本文將具體探討高中物理中速度、速率、加速度的區別與關系,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速度;速率;加速度
引言:對理科偏向的同學而言,高中物理學科至為重要。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物理學科的學習強度最大,一旦我們對物理概念出現理解偏差,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班中同學的學習經歷、學習特點不同,學習能力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一些同學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可以迅速吸收物理知識,和老師達到思想上的同頻;一些同學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無法跟進老師的授課速度。在無法跟進老師授課速度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形成科學系統的學習計劃,將高中物理概念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
一、高中物理速度與速率的辯證關系
在高中物理概念知識庫中,速度與速率概念比較難區分。速度與速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二者又存在潛在聯系[1]。為了加深對速度速率概念的認識,我們經常要借助圖像方法,將抽象知識具象化,體會速度、速率的不同之處。如圖1所示,在圖1中有一個質點,質點的運動軌跡為曲線,為了表示AB段的曲線軌跡,需要應用速度和速率進行表示。對圖進行分析,發現質點的平均速度為V,V就是位移矢量和質點速度的比值。根據公式,得知質點的平均速度也是一個矢量,這個矢量除了有大小之外,還有其方向。對圖像進行再次分析,發現質點的平均速率是曲線段長度與質點速度的比值,所謂的曲線段長度,就是質點經過曲線的長度。根據公式,得知質點的平均速率是一個標準量,只能計算大小,不能定義其方向。如圖所示,質點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完全不同,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第一,質點的初始速度比較大。第二,在某一瞬間,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相等。第三,瞬時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瞬時速率是標量,只有大小。在上述條件的制約下,速度與速率相似,卻存在本質上的區別。
在判斷速度與速率的辯證關系時,還需要充分認識到速度與速率之間的關系。根據公式,在取極限時,直線長度可以和曲線長度達到一致,瞬時速度和瞬時速率的大小相等。質點在朝正方向做直線運動時,路程與位移距離相同,因此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仍然相等。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是不等的。
二、速度與加速度的辯證關系
在對速度與加速度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時,我們需要把握加速度的特點。加速度是一種自然現象,任何事物在運動過程中都可能出現加速度,因此我們不能絕對地看待加速度這一概念,而是要把它放在具體情況下進行具體分析。高中物理中的加速度一般都有大小和方向,且這一知識點經常和其他知識點存在聯系。速度概念是我們認識加速度的基礎,在認識加速度之后,我們可以計算位移,了解力的概念。加速度有其固定公式,我們在解題過程中可以應用公式進行計算。在運動過程中,客觀物的運動速度會出現變化,加速度也會出現變化,且速度變化和加速度變化經常是一致的[2]。以直線運動為例,當加速度與速度同方向,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大;當加速度與速度不同方向,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在應用加速度公式進行解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把握加速度的特點,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在應用公式解答與勻速圓周運動相關的題目時,應該對向心加速度進行合理判斷。第二,在應用公式計算加速度時,應該把握方向和大小之間的關系。第三,在應用公式計算加速度時,應該注意參照物的選擇。第四,在應用公式計算加速度時,應該理解速度和加速度并無絕對關系。
三、速率與加速度的辯證關系
在認識速度與速率、速度與加速度的辯證關系后,可以對速率和加速度進行重新認識。某一時刻的速度大小即可抽象成速率的含義,速度的變化可以抽象成加速度的含義。從這個角度來看,速率和加速度都是從速度概念衍生而來的,如果沒有速度,速率和加速度都會成為無本之末
[3]。假設某一物體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1s時這一物體的速率是2,2s時這一物體的速率是4,那么這個物體的加速度就是2。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學科中,速度、速率和加速度是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在解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概念區
分不明、概念判斷失誤等問題。對于我們而言,高中物理學習至為重要,只有提升物理學習能力,才能為高考奠定基礎。為了實現最終的升學目標,我們必須著眼于知識點的小處,把握速度、速率和加速度的辯證關系。
[參考文獻]
[1]張蕾.高中物理《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實驗教學設計改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3):29+126.
[2]仲扣莊,郭玉英,彭征.20世紀前期高中物理教科書中近代物理內容介紹與評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5):98-104.
[3]范佳午,郭玉英,黃福,譚曉.高中物理教材“運動描述”內容難度定量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25(06):115-117.
(作者單位:雅禮中學,湖南 長沙 4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