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杰 房玉峰 楊衛華 張明 張雪麗
摘要:種子包衣技術在種子加工過程中的應用,已成為我國種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應用更是首當其沖,棉花作為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產量和質量是決定棉花效益的關鍵環節,而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應用又是其取得產量和提高質量的首要環節。本文從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發展過程、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現狀及問題、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發展趨勢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發展階段;現狀及問題;發展趨勢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頒布實施以后,我國對各類良種加工處理要求也有了明確細致的規定,對種子的加工處理也越來越 精細,特別是種子包衣技術在種子加工過程中的應用,已成為我國種業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應用更是首當其沖,棉花作為我國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產量和質量是決定棉花效益的關鍵環節,而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應用又是其取得產量和提高質量的首要環節。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經歷了近20年的發展跌蕩,目前 已日臻成熟,2014年,我國棉種包衣應用面積達670.7萬hm2,棉花良種包衣率已達95%以上,這一技術的應用對棉花生產和種業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就其形成過程發展現狀和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簡明分析。
1、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發展過程
1.1兩條路線
一條是種子加工技術發展的路線,另一條是種衣劑技術發展的路線。1984年,“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種子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立項啟動。國內共引進7套國外棉花種子加工設備,這些設備都配有完備的種子包衣設施,但因為種原因,沒有同時引進種衣劑技術和產品。種子包衣暫時被擱淺。1994—1996年以中國農業大學種衣劑技術為基礎,國內相繼出現了新疆康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華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先正達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種衣劑生產廠。種衣劑的發展,首先滿足了棉花生產對植保技術的需要,并通過種衣劑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促進了包衣機械設備及相關種子加工技術的改進。到目前為止大量包衣種子出現在 眾多的專業種子生產經銷商手中。所以種子加工技術與種衣劑技術兩條路線均得到了發展,并且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生產發展過程。
1.2包衣技術發展的三個階段
按照種衣劑技術的發展過程,大致為三個階段。1998年前為試驗,示范階段,以尋找安全、高效、防病型品種為目的,當時國內種衣劑產品的主要是26%多·?!ぜ?、枯種衣劑。1998—2003年為大面積推廣應用階段,截止2003年,國內棉種包衣應用面積累計達到587.5萬hm2,比常規拌種技術增產7.95%,新增皮棉總產1.074億kg,新增產值6.42億元。同時衛福等種衣劑的推廣也取得較大發展。2003年后,開始進入另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一方面,優秀的種衣劑品種相繼問世,如德國高巧種衣劑等使包衣技術得到了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另一方面,以高活性和環境友好為特點的新一代種衣劑開始進入開發和試驗過程。此外,包衣操作工廠化、包衣良種商品化進程也在明顯加快。
2、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現狀及問題
2.1 種衣劑品種的正確選擇
首先,種衣劑必須滿足對棉苗病害防治的要求。棉苗期病害多發并且多變,主要呈現在病原多樣、復合侵染。致病菌以立枯絲枯菌、紅腐氣廉孢菌、黑色腐病菌為主,但不同的棉區病菌致病性上是有差異的,內地(河北河南山東等)比新疆等棉區發病重。棉苗病害發生大致可出現三個死苗高峰期,其一為種子萌動階段,其二是在頂土出苗至一葉期,其三為三、四葉期,即緩苗階段,基本與棉苗自身的營養狀況變化相對應。甚至到5月底至6月上旬,田間仍可出現大量棉苗死亡情況。包衣技術的應用與地域間栽培條件的差異及種子質量的年度差異。而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種衣劑對不同的種子質量應有一定的適應性,特別是在較差的種子質量和栽培條件下,也應有利于滿足生產的基本需要。高防效和足夠長的持效期,是當前適用棉花種衣劑的基本要求,也是確?!案呙芏取痹耘嗟氖滓獥l件。
其次,種衣劑的使用應能滿足對棉花苗期蟲害防治要求。通過殺蟲劑種子處理防治棉花苗期蟲害,是棉田蟲害綜合防治體系的基礎性環節,其基本要領是在確保苗期蟲害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避免在苗期大面積實行地上化防,從而使天敵順利進入田間并逐步發揮生物控制作用。棉田蟲害防治的目標,除防地下害蟲外,還要防除薊馬,并有效推遲蚜蟲和螨蟲在田間出現和危害的時間,要求達到出苗30d左右。目前,片面強調選擇和使用病蟲兼防種衣劑是不科學的。其一尚缺乏有效的殺蟲劑品種,現有產品主要以克百威、吡蟲啉、甲基異柳磷等為殺蟲成分,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用量也遠遠低于防治苗期蟲害的劑量要求。其二通過防病功能的種衣劑與常規拌種藥劑(甲拌磷乳油或乙酰甲胺磷乳油)合理混用,現混現用(包衣)是當前切實可行的做法。其三,將來防蟲問題的解決,無論是開發病蟲兼防功能的種衣劑,還是開發殺蟲功能的種衣劑,都需要從合理改變現有棉田蟲害綜合防治體系的角度,考慮到混合使用或配套使用對天敵安全的其它殺蟲劑的問題。
第三,滿足機械包衣對種衣劑理化性質的要求。主要是滿足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包衣操作的要求。應有較低的黏度,合適的藥種比例(1:60—1:70),更快的成膜速度、穩定的產品儲藏和防凍性能等。
綜上所述:種衣劑按其適用性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含克百威的品種,安全性較差;第二類是衛福、拌福類的品種,種子著藥量低(有效成分約為種子質量的0.2%),可以較好地解決防爛種和出苗問題,但持效期短,苗病發生較重,保苗效果差;第三類是以上?!跋日_”為代表的進口包衣劑品種,種子著藥量高(有效成分大于種子質量的0.4%)出苗保苗效果俱佳,并可與殺蟲劑合理混用。
2.2種子加工技術水平和設施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首先,種子加工質量較低。需要改進殘酸處理,種子含水量控制、包衣等工藝環節,進一步加強對種子殘酸量、破損率及包衣相關的藥種比、均勻度、覆蓋度、脫落率等指標的監控水平。
其次,加強包衣車間建設。車間須獨立設置,配備相應的供暖和有毒氣體排放及處理設施,充分滿足機械包衣對操作環境的要求。加強包衣車間人員的崗位培訓和管理。
2.3包衣良種尚缺乏規范的市場運作
首先,包衣種、光籽、商品種衣劑同時充斥市場。相當數量的用戶自己購買光籽和種衣劑后,自己包衣,導致包衣種在市場中的份額相對偏低。
其次,出售的包衣種尚缺乏規范的標注內容。依照農業部《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 》的有關規定,“藥物處理的種子應當標明藥劑名稱、有效成份及含量……”。為了滿足農民使用要求,還需要由種衣劑或種子的生產商同時提供有關產品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詳細說明。包衣種子的不規范運作必然導致對產品質量的質疑,實為包衣良種缺乏市場競爭的重要原因。
3、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
包衣良種市場化將逐漸成為實現棉花良種包衣技術的主導途徑。其一,現行以農場或農民自行包衣的做法有很多弊端,主要是應用者要同時面臨來自種衣劑生產者,種子生產者、加工者等多個市場利益主體的沖斥,并且,多、亂、散的包衣操作,也難于做到技術上的規范、統一。其二,種衣劑生產商和種子生產商進一步加強合作的結果,就是包衣良種的市場化。其三,市場法規的制定和嚴格執行,將為包衣良種市場化提供環境保障。包衣機械和工藝水平,乃至整個種子加工水平,都會有快速的提高。其動力來自于種衣劑生產商和種子生產商的合作,更大程度上來自于后者主動的生產投入,因為他們是包衣良種市場化的直接面對者。
種衣劑生產更加專業化,致力于滿足來自種子加工機械化、工廠化和大田生產兩方面的需求。生物活性向更高活性、更廣泛的適應性、更好的環境安全性方向發展,一些高活性的化學農藥和新型生物農藥品種將用于種衣劑的開發。理化性質向良好的低溫活性和包衣商品性狀發展。
在功能上,種衣劑繼續以防病型為主,同時向病蟲兼防型和殺蟲型品種發展,一些以營養,抗逆性為內容的特異型種衣劑也將受到關注。在農田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技術體系內,不同類型種衣劑的混用技術以及種衣劑與其它農藥品種的配合使用將成為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1、鄆城縣種子公司;2、張魯集鎮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鄆城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