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衍生 張多來
摘 要:
“文化自信”應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成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共識和奮斗目標。文化自信不僅是一個宣傳口號,還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底蘊的展現。需要國民積極投身其中,真正踐行的,必須全民參與,凝聚奮斗力量鞏固文化,堅定文化信心。
關鍵詞:“文化自信”;全民參與;中華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我們在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時,最根本是要堅持文化自信,這表現出中國人民對傳統文化和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展現了黨和人民的精神志氣,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傳遞出這即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導思想,把文化自信提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中,更加體現了需要全體國民參與文化自信,自覺自信地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堅定信心,提取別國的優秀文化,促進時代和社會發展。
一、現實生活中文化自信還有些不足不和諧現象
回顧歷史,中國一直有文化不自信的國民存在,一直有文化的分歧和矛盾。特別是中國近代化進程,當時中國內部矛盾爆發和外在侵略的壓制下,中國人對自信傳統文化帶有巨大的不滿和不自信,這是趨于無奈與被迫。而在中國共產黨偉大領導下,目睹了中國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步進入繁榮昌盛的和諧社會,即使這樣,現實生活中還是存在許多國人沒有文化自信心,懷疑自信本國文化,總認為“外國月亮比中國圓”。有些極端主義思想的國人,只看到中國的不足和丑陋的現象,產生怨氣,這些人不希望社會太平。例如臺獨藏獨的存在。有些國人崇洋媚外,對國產的產品都一致認為是劣質、質量不合格產品,就跑去外國買中國制造出口的產品。還有些國人頂著經濟壓力,還要求子女只讀外國人開辦學校,只用外國物品或者某著不愛國思想移民海外。這都是內在虛榮心強烈和愛國心不足表現。因此中國應該重撿那些失落的自信。中國想再次步入新的輝煌靠的是全體國民的努力建造,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強。
二、文化自信是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歷史根源
中華文化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經過長時間的創新修改得來的。中華從古至今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連綿不斷的歷史文明,創造了多姿的獨具特色的優秀文化,依靠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結果。中華文化的發展方向始終保持與國情相一致,不違背歷史潮流。中華文化增強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文化自信才能一直延續。
1、古代時期,華夏文明的孕育,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出現,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改變了與前一朝代不一樣的文化,但都是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就需要國民的支持和鞏固,延續民族文化血脈開拓前行,這是對中華文明優秀傳統的傳承和創新發展。古代中國有眾多文化自信的優質基因,諸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革故鼎新”的創新思想,“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價值理念等,一直是中華民族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以人為本”、“民惟邦本”的治國理念,“載舟覆舟”、“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止戈為武”、“協和萬邦”的和平思想,“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輔”的治理思想,,一直是中華民族治國理政的思想淵源。
2、在近代中國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運動,民主主義成為社會思潮,救亡圖存成為拯救中國的意識形態,極大地改變了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源于中國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一代知識青年的奮發圖強。涌現出戊戌變法的思想啟蒙運動,發展資本主義之后出現,順應歷史潮流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在中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這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準備了思想條件。時代背景的驅使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偉大的革命事業奮斗中,進而孕育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這些具有奮發向上的紅色革命文化,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寶貴財富,不斷進行凝聚升華,從而為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3、現如今,在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造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這些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體現。得到國民的大力擁護,激發了文化創造活力,促使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增強自身文化整體實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夢。
三、文化自信必須由全體國民的參與踐行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文化繁榮興盛。同時要求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必須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加快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既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需要國內外社會各界所支持和重視,全體國民必須踐行文化自信,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事關全局,刻不容緩。只有國民對自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鼓起勇氣面對外來文化,才能煥發活力創新新文化。文化興邦,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精神靈魂有了支柱,才能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才能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局面。這需要全體國民自覺自信的參與其中,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使文化的自信不停止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堅持黨的領導。當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增強“四個意識”,維護黨中央權威,黨員要圍繞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嚴格執行黨章黨規。堅定文化自信,增強黨員意識,做到以實干立身。黨員干部要無條件貫徹好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把握好文化發展方向。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思維能力,艱苦奮斗,正本清源,講真話,干實事,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做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教育,豐富群眾文化活動。
2、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那少不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參與同扶持,凝聚文化自信共識,匯聚文化自信力量,共創美好家園。主動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做優秀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呼吁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社會事業,突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壯大中華文化軟實力。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提升自己能力,攜帶社會意識,協調黨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展現國民對中國文化的自覺度和自信度有強大的底氣,涌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3、文化自信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少年,特別是新時代大學生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同時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心。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對自身文化生命力要有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做對社會有用的人,為社會發展多做貢獻。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取長補短,不盲目崇拜,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青少年對待中國文化也要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提升文化自覺、文化創新能力,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從而取得優異成果,積極主動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夢做實踐者,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德育于全民參與,群眾的大力支持與共同建設,把中華文化展現在世界各地上,推進人類各中文明的交流交融,讓文化自信這理念在國人中變得更加生機蓬勃,鼓舞國人士氣。中華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也得到世界的認可,諸多國家進而學習借鑒。例如孔子學院的創辦,開遍世界,是我國對自有文化自信和得以世界各國認可的最好證明。在各國人民互學互鑒,和睦交流中,不斷增強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為維護世界和平,共創和諧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文化自信——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
[2]習近平平談文化自信,人民網: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7/13/content_1694983.htm
[3]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18/c414305-29594501.html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天河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