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禮崗
摘要:隨著英語學習的普及化,社會對于英語學習者水平“質”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英語學習的規范化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本文結合英語教學現狀及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中式思維對英語學習的影響,提出培養學生語感,創設英語情境等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學習地道的英語,提升他們英語水平。
關鍵詞:英語教學;中式思維;英語思維能力;策略
1、引言
英語思維能力,是人腦不經過邏輯翻譯策略,直接把語言和語義進行非意識轉換的思維過程的能力[1]。它是對語言文字分析、理解、體會、吸收全過程的高度濃縮,是衡量英語學習者水平的重要因素。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我國的英語教學只是為了應試教育,而忽視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中式思維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無論是在口語或者寫作方面,都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困擾。因此,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既有利于學生減少錯誤,擺脫中式思維的困擾,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使學生由簡單的學習英語知識過渡到學習語言文化,突破語言的束縛,學習地道的英語。
2、我國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英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研究現狀
我國的英語教學基本停留在培養學生知識層面的培養,只是機械的讓學生識記單詞,學習語法的“填鴨式”教學,語法教學零散細碎、沒有體系,眾多語法知識、時態、語態、語氣多數是照本宣科、死記硬背,過分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和解題技巧,忽視了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只知其表,不知其理,所以開口的時候,時態的選擇都會糾結半天。而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本能反應,再結合所學知識直接表達,或者按照中式的邏輯思維模式去表達,經常造成語意不符,詞不達意的尷尬局面。李文娟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中表明學生只有強烈的動機和參與意識,進行積極的英維,這種內在的潛力才能得以發展[2]。魏娟在基于交際能力的英語思維教學模式中指出,英語思維的教學從認知開始,通過持續的練習最終形成符合交際要求的英語思維模式[3]。富麗麗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芻議中提到,母語的慣性思維是學生的一道障礙,機械式的背誦仿佛成了唯一的方法[4]。曾麗麗在芻議高中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中提到,英語教師通過“激發、鼓勵、喚醒”等方式培養高中生英語思維理念是值得努力和嘗試的[5]。吳志明指出利用報刊閱讀類校本課程提升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6]。他們雖然給出了一些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策略,但是并沒有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出發,只是單方面給予學生一些策略,因此效果甚微。
3、中式思維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3.1導致句法錯誤
由于受到中式思維的影響,學生往往運用中式思維去表達句子,按照中文的邏輯思維去思考英語要表達的內容,導致措辭的不準確和詞組的搭配不當,句子成分殘缺,主謂不一致,語序錯誤以及時態語態等的誤用,給聽眾造成極大的困擾。
3.2表達呆板累贅
中式思維使學生的英語表達要么平鋪直述,過于平庸,不符合英美的地道表達方式,要么句子語意累贅,含糊不清,出現中式英語現象。
3.3思維轉化困難
受中式思維的影響,中式思維在學生頭腦根深蒂固,如果大腦里有一個觀點或者想法,用英文來表達的時候總是覺得很困難,總是快速地在大腦里搜索對應的詞匯,既浪費了時間,又影響了正常交際。其次,中英兩國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許多東西無法用英語表達,那些在中文里面很簡單的一個詞匯,也許在英文里面是一個很長的句子或短語。因此學生思維轉化很困難。
4、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策略
4.1.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英語語感既是語言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學習者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7]。英語語感的形成是通過聽、說、讀的反復練習而形成的一種語言自發性行為。培養英語語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減少錯誤。
4.1.1加強聽說讀寫訓練
學英語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先模仿說單詞,再模仿說句子,注意說話的語音語調,然后把模仿的句子嘗試著運用在日常交際中,錯誤也就會逐步減少。其次要多聽多讀。教師要督促學生每天進行聽力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所謂多讀,就是多讀與課文難度差不多的英語文章。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培養他們使用地道的英語表達思想的能力,讀的時候不是機械的讀,而是一邊讀一邊在腦中做場景還原。將所讀的內容和實際的語言場景統一起來。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記憶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學會在何種情況下如何使用所讀過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應加強英語寫作,教師應該定期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然后指導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去表達自己,可以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只有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才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4.1.2.加強記憶與背誦
加強英語好詞好句的記憶與背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湊”,學習英語亦是如此。通過背誦大量的英語句子和課文,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一些單詞,抓住語法要點,從而理解一些重難點句型。長時間的反復記憶不僅可以增強記憶力,還能使腦海中儲存大量的信息,達到聽能正確理解、說能脫口而出的程度,使英語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
4.1.3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與此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善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各種活動中。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主學習,擴大英語知識面,構建起英語思維方式。
4.2.創設英語情境
創設具體形象的英語情境,使抽象的英語變成具體可視的語言,從而使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接觸英語[8]。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交流中用英語進行思考,還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英語,用英語表達,提高自己的英語思維能力。
4.2.1課堂英語化
漢語是學生學習英語最大的干擾因素,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量減少使用漢語,用簡單的英語來組織教學,上課時要用英語去解釋英語。讓學生用英語去理解英語,能讓學生直接感知的英語場景。根據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特點,通過各種渠道把知識結構鋪墊成學生思維的方式,通過提問、探索和點撥,引導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訓練思維方法,用思維方法指導知識學
習[9]。使學生時刻處在英語的情境中,用英語去思考去發問去解疑,達到讓學生用英語學英語的目的。這樣不僅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也直接訓練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與思維能力。
4.2.2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具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用圖片,音視頻等將課堂內容表現出來,讓學生進入到英語情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得以進行大量的交際,學生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其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經常得到鍛煉,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際能力。把課堂教學內容具體形象化,讓學生從不同層面去感知英語語言知識,為學生創造更多語言使用的機會,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特色和表達習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避免教師課堂枯燥的局面。
4.2.3多用英語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比如學唱英文歌,進行英語小組辯論賽,英語話劇表演等活動,都有利于把較為復雜的知識融入到輕松愉悅的活動中去,既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能使學生用英語去思考去表達,從而構建起學生的英語思維模式。
4.2.4介紹英語文化形成思維定勢
教師應該經常給學生講解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如:很高興見到你,Im very glad to meet you,而非Very glad meet you.讓學生感知兩種思維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給學生營造英語環境和聽說英語的機會,要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挖報掘語言中的社會文化內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內容以及另種文化和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形成思維定勢[10]。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擺脫中式思維的影響,形成英語思維模式,掌握地道的英語。
5、結語
英語思維對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它直接體現了學習者的能力水平的高低。本文通過了解目前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英語語感、創設英語情境等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使其擺脫中式思維的束縛,學習純正的英語,對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筆者雖然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出發對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進行研究,但是由于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限,對這一問題的闡釋還不夠系統、深入,有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于卉,王晶.培養學生英語語感,感受語言魅力[J].教育藝術,2014(7):10.
[2]李文娟.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教學策略[J].長沙大學學報,2001(01):90-91.
[3]魏娟.基于交際能力的英語思維教學模式[J].陜西教育(高教),2015(08):46-47.
[4]曾麗麗.芻議高中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0):17.
[5]富麗麗.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能力芻議[J].現代交際,2015(04):200.
[6]吳志明,林建新.濃縮世界,激發思維——利用報刊閱讀類校本課程提升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J].福建教育,2017(05):27-28.
[7]孟雅丹.培養學生良好英語語感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6):75
[8]田麗煊.試論情景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4(12):25.
[9]汝春.培養英語學習習慣順利實現初高中過渡探研[J].成才之路,2018(13):98-99.
[10]李靜.文化差異對聽力理解的影響及教學策略[J].教育論壇,2009(17):182-183.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