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園園
【摘 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運用于腦血管疾病護理管理當中的效果及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負性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34%)顯著高于對照組(72.09%),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人文關懷運用于腦血管疾病護理管理當中的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幫助其盡快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血管疾病;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焦慮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2-166-01
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現神經功能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多系統功能病變,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需要高質量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對于護理等級要求最高,需要實施強化治療與特別護理[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重癥醫學的發展和完善,越來越需要重視對患者的人文關懷[2]。所以,有必要對在腦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實施人文關懷,本文主要探討人文關懷運用于腦血管疾病護理管理當中的效果及價值,為緩解腦血管疾病患者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幫助其盡快康復提供合理的參考,詳細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7年7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86例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3例。納入標準:行腦部CT檢查,符合全國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標準。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56.65±1.65)歲。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5.57±1.75)歲。此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病程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式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1)評估患者病情,觀察、監測并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實施機械通氣、根據醫囑進行用藥管理;(2)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以及各項生命體征,開展常規護理措施;(3)若患者病情有所好轉,則指導其進行床上康復訓練,并向患者或家屬強調注意事項,并給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康復建議,以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1.2.2 觀察組護理方式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包括:(1)對待患者的態度更加熱情,改善病房環境衛生,調節到最適宜的光線及溫濕度,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尊重;(2)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傾聽患者,觀察患者的情緒并應用音樂療法、放松療法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恐懼等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3)給予患者更多的家庭支持,主動提醒患者家屬探視,提高家屬探視頻率,并對其家屬進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若患者缺乏家庭支持,護理人員應代替家屬予以陪伴,增加患者的歸屬感與信任感;(4)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增加其康復鍛煉的信心和積極性。
1.3 評價標準 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評分與負性情緒嚴重程度為正相關,分析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使用SPSS18.5統計學軟件對所搜集的資料以及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學分析,通過(x±s)表示計量資料的標準差,使用t進行檢驗,X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面情緒比較 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負性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34%)顯著高于對照組(72.09%),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詳細情況見表2。
3 討論
腦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危重,十分容易產生各種負性情緒,可能使患者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對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造成影響,從而間接的增加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引發醫療糾紛[4]。人文關懷護理是促進護患關系的紐帶,改善醫患關系,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幫助其盡快恢復[5]。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負性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5.34%)顯著高于對照組(72.09%),兩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運用于腦血管疾病護理管理當中的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負性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幫助其盡快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永平.人文關懷運用于腦血管疾病護理管理當中的效果及價值[J].醫藥衛生:全文版,2016(11):00062-00062.
[2] 廖姍姍.試論人文關懷在腦血管疾病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意義[J].世界中醫藥,2016(b03):493-493.
[3] 張松梅.分析精神科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與安全護理的作用價值[J].智慧健康,2017,3(16).
[4] 周俊.淺談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3,11(7):264-265.
[5] 張寧.人文關懷理念在康復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