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莉
摘要:小學時代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家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與優化,數學教師也面臨著多重的教學挑戰和機遇。學好數學不再只是為了滿足于教學和考試,而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因而,廣大數學教師應該立足數學教材,以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重點激趣,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扭轉原來的教學觀念,以燃起學生的學習樂趣,并優化原有的教學設計,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并完善教師的評價機制,從而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而為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創造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在數學新課程逐漸推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了,無論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還是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新課改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希望,并注入了相關的活力,傳統低效率的數學課堂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的提升。極大地阻礙了學生對數學學科方面的潛能和天賦。因此,在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育當中,教師應該緊跟國家新課程標準政策指引,勇于扭轉過去單一守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以點燃學生的數學興趣為基準,著力于教學設計的優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能夠合理完善教師評價,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多年以來的教學工作經驗,談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過去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偏重于對數學知識和課后訓練的講解,廣泛實施題海戰術,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和算題能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試成績,但是卻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挖掘和培養,造成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消極心理,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數學教學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數學教師應該緊跟新時期教學水平的不斷優化,著力革新原有的教學觀念,以激活學生的興趣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
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時,通過教學大綱得知,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能靈活運用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應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談話等教學方式導入新課,以點燃學生的課堂學習樂趣,如提問學生:“都去中國的哪里呢?有沒有算過自己家到目的地的距離?”同學們會想辦法通過查資料等方式,來計算距離的長度,進一步拉動課堂學習的氣氛,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凝聚力,以便能夠順利地進行課堂知識點地講授。
二、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新課標確立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位置,教師為引路人的位置角色,很多教師也在踐行這一教學策略,數學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教師要擅于運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逐步優化現階段的教學設計,靈活創新,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基本目標,提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時,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確立本課的重點教學目的是輔導學生能夠依據具體的情境來進行靈活計算,促使學生逐步認識和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概念。在教授新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思路,在講完基礎知識內容之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學習,教師擬出一個題目,引導學生根據運算定律來計算,并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算法和觀點,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完善教師評價,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信
完整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以學習為主,還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地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綜合表現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以逐漸消除師生之間普遍存在的隔閡,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從而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課堂學習的自信,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在進行正式講授之前,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法引入新課,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小數的產生和具體意義,通過課堂的學習能夠把握小數的計算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進率,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動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進度進行合理地評價,不偏重學習結果,著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以準確地引領學生進行學習,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數學自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既要重視個性化,同時又要重視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落實雙基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促進和優化教師的新課改理念,促使教師能夠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水平為依據,努力研究出多樣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完善和升華現有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逐步幫助學生創建學習的自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為小學生往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梁娥.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5(28):335-336.
[2]張春國,李亞東.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踐與高效課堂實驗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