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摘要:新課改要求以人的發展作為數學教學終極目標,除了要在理解和探索知識方面下功夫,還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發展,這可以說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維能力,獨立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然就會提升,數學綜合素養會有較大發展。本篇文章闡述了小學數學中培養思維能力積極作用,根據個人長期教學實踐經驗,對數學課堂中培養思維能力提出一些建議,僅供數學教育者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思維能力
引言:
素質教育重視的是能力發展,打破了以往數學教學以知識為重的傳統理念,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課堂,需要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依靠自身的思維獲取知識,并且具備終身學習技能,而非單純的聽取和接受。小學數學教學樹立與時俱進思想,跟上教育發展趨勢,知識和技能培養同時,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既能獨立思考和探究,又具有基本邏輯、創新、發散、逆向思維能力等,這樣數學學習思維會更加清晰,分析問題擁有條理性,把問題和知識有效結合,最快的速度找到解決問題思路,學生數學能力會有很大的飛越,小學數學教學也就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思維能力積極作用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對思維能力要求嚴格,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在養成關鍵時期,借助于數學課堂教學培養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主要途徑。數學學習成果與思維能力有著密切關聯性,思維能力差的學生數學成績都不理想,因為思維足夠的靈活,無論是學習數學基礎知識還是解決問題都能做到舉一反三,通過思考在知識和問題中間架構橋梁,尋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和解決路徑。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造性人才,發現問題永遠比解決來的重要,發現意味著創新,其是個人和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小學數學教學只有打破了思維定勢,才能有效開發智力,啟發學生去主動和獨立思考,親身參與到數學思維活動中,明確數學本質,提供更為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思維有效對策
(一)設置疑問激發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不能一味的局限在知識和技能上,需要多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知識傳授中融入思維訓練,數學知識水平提升以外,思維能力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對于數學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小學生思維處于發展關鍵階段,有效的引導和訓練,思維能力一定會有突飛猛進發展,課堂中多提供一些思維空間,幫助學生將其他認知和知識積累與思考的問題聯系起來,相互作用和刺激下,自然就會產生靈感和思維火花,找到思路和方法,長期鍛煉下思維會更加靈活,逐漸形成創新意識,為創造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利用學生心理特點,課堂中設置懸念,通過構建生動的情境,使得學生思維更為活躍和積極,達到激趣和誘導思考的目的。例如學習整除的知識點中,教師直接說出能夠3整除的數字,學生就會很好奇,檢驗過程發現列出來的都可整除,這時就會產生好奇心,教師趁熱打鐵:同學們,想要學習這項本領,接下來就要認真去思考,和老師一起探索數學奧妙之處,學生思維會被調動,興致盎然的加入到知識探索中,思維能力自然也會得到鍛煉。
(二)加強新舊知識聯系
數學的邏輯性非常強,新舊知識之間具有關聯性,新知識需要引用到舊知識經驗,所以帶領學生探索新知識中要結合舊知識,善于延展和引申,促使學生用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去解釋和探索新知識,這就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空間,數學教學不再是灌輸,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新知識產生活動中,數學認知能力會增強。通過在新舊知識間搭建橋梁,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形成了知識遷移能力,也逐漸掌握了數學學習規律,思維能力有較大的拓展,數學學習能力也會隨之提升。例如在學習單價乘以數量等于總價這部分知識中,教師組織課堂購物活動,喚醒學生購物經驗,利用乘法關系去計算各種物品的總價,比如鉛筆、本子、蘋果等,將每種物品總價的算數式列出來,然后讓學生去總結公式,課堂氛圍更為輕松,起到拓展和延伸知識的作用,把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學生應用意識會增強,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三)訓練思維敏捷性
小學數學教學中牽扯到了很多計算,教師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運算不要直接擺出算數式,這種方式會使得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實際教學中引入游戲,比如擊鼓傳花的方法,學生說出4的倍數,或者是用卡片展示算式,隨機抽取學生提問,鍛煉思維能力,同時還能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知識技能和思維能力培養并重,思維能力發展要滲透到數學課堂始終,打造開放的課堂,為學生提供思維和探索的機會,拓展和活躍思維,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靜. 談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文理導航(下旬), 2017(5):36-36.
[2]賴鳳輝. 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20):76-76.
[3]王晶媛.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J]. 中華少年, 201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