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玲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學生日??谡Z交際是現代交際的基本能力,學生要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學會運用口語文明地與人進行溝通和交往。而低年級學生屬于口語練習、學習階段,在口語方面存在交際障礙,作為一線教師分析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障礙的成因,有助于更好地提出針對性的策略,進而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低年級兒童;口語教育障礙;成因;策略
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素養。但現實是低年級學生口語存在諸多障礙,如想表達卻不知道說什么、想說卻言不達意、“胡言亂語”、想說不敢說、詞不達意等,這些問題都可以統稱為交際障礙。這些障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育和學習,也影響了正常的語文教學,為此我們一線教師應該積極探尋形成這些口語交際障礙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一、探尋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障礙的成因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口語發展因為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影響差異較大,但具體促使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形成這些障礙的原因大致歸結為以下幾種;
1.缺乏良好的交流環境
低年級學生處于口語快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對孩子的口語練習影響巨大,調查發現家庭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孩子的口語發育更加快速,家庭關系融洽、交流順暢的家庭環境下的兒童,更能表達自我,也更善于表達;相反缺少良好的交流環境下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較低,也不善于表達自我。教學環境也是如此。
2.學生受關注程度不夠
學生天生具有被別人關注的需要,如果學生感覺不到關注,或者缺少關注,就會封閉自我,或者采取過激的行為引起別人的關注,這樣長期下去學生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如果沒有及時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生就不開口或者少開口,長此以往形成了學生只愿意聽、不愿意說的心理。
3.教學方式方式不當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現,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回應較少,或者不回應,這樣可能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或者這類話題無法引導學生表達,不利于學生口語的訓練。
二、消除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障礙的策略
提升低年級兒童口語交際能力,能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和發育,提升教學質量。為此語文教師要針對口語教育障礙的成因,積極探索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從實踐中提升口語交際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升能力。
1.豐富教學環境,鼓勵學生開口
低年級學生的極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不同的環境下學生發言、表達的欲望都不一樣。為此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開口的欲望,讓學生勇于表達。例如,在教學《兩只鳥蛋》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鳥叫》,讓學生在優美的鳥叫聲中體會美的意境,聯想起美麗的小鳥,進而引入課文,并拿出兩顆鳥蛋讓學生實際感受,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朗讀課文。學生在發表意見環節,因為前面音樂鋪墊及實際觸摸過程,學生很有感悟,都會踴躍發言,表達的欲望都很強烈。
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善于觀察學生心理。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不是信息技術,也不是教學手段,而是關愛。教師信任、關心,是融化學生心靈的雞湯。教師的關注、關愛能讓學生善于表達。
2.創新教學方式,教會學生表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文設計大量的口語交際情境和內容為教學提供了基本素材。教學中教師激發了學生的口語欲望后,要交給學生表達的技巧,告訴學生如何有序,如何找出重點的語句,剛開始可以讓學生放慢語速,口齒清楚,以后慢慢提升難點。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最高興的一次旅行經歷,讓學生有次序地說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了什么、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等,長期訓練可以讓學生形成習慣,學會提煉內容,分析內容,進而提升表達能力。
3.開展實踐教學,訓練學生口語
實踐出真知,口語交際教學不僅需要課堂教學訓練,更加需要實踐鍛煉。如經常開展口頭演講比賽(從易到難),或做表達自己的意圖的練習。我們班級就經常開展讀書朗讀比賽和讀書心得演講,讓學生有機會練習。
總之,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基礎知識和技能,影響著學生以后的語言學習和人際交往。為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積極分析學生的實際口語交際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愛鳳.當前小學生語言交流障礙的成因分析及對策[J]. 家教世界(創新閱讀),2013(1X):23-24.
[2]周玉秀.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及應對策略[J].廣西教育,2016(5):89-90.
[3]林雅慧.說話無障礙 交際零距離:淺談小學低年級的口語交際教學[J].新課程(上),2014(7):129-130.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