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摘要】將枯燥的課堂教學進行自由快樂化,寓教于樂,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新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意學習,積極主動學習。
【關鍵詞】識字 興趣 快樂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50-01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而要使識字教學得以有效進行,學生的識字興趣是關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識字教學很枯燥,而兒童天性又是活潑好動的。因此,有必要改變學生被動識字為主動識字。因此,教師要首先解決好學生“想識、愿識”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識字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想象思維。”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將識字教學寓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構建一個自主開放的課堂,那么學生自然會有濃厚的識字興趣。
一方面,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現實生活”的識字,即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去識字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創設生活情境,進行虛擬環境中識字。也可以采用較直觀的教學手段,化抽象為形象,做到“擬生活”真實。無論是真實的生活還是在“虛擬生活”的真實中去進行識字教學,其根本宗旨都是在于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喚起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主動并樂于進入識字學習。如一些象形字“日、月、山、火、羊、水”等等,我引導學生給字配畫。讓畫面與字形結合起來,學生既有了感性的認識,又能夠牢固的掌握字形,例如,在叫教學“影”字時,我根據“景”字的形貌,畫出一座小亭子,亭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投下了影子,學生把圖和字進行比較、觀察,發現亭子就像“景”字。這樣的識字教學既輕松又有趣。學生因此對識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啟用學生的無意注意,讓學生在玩中樂于識字
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假如強迫兒童去注意某件事時,其結果往往卻是適得其反。因此,進行識字教學時,也可以考慮適當采用通過學生的無意注意來進行識字教學。
在校園里可以讓學生去關注學生的名字,讓他們收發作業本,這是一個很好的“無意識”識字的機會。因為學生的名字各異,粗略地計算,如果一個學生能夠認識班上所有同學的名字,他可以從中認識一百多個漢字,并且為之驕傲,在以后的生活中,將會更加主動的有意識的去認識更多人的名字,進而進一步增加識字量。為了更多的識字,更好的閱讀,識字教學還必須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可以從看書、讀報、看電視中識字;可以從各種學生喜愛的商標中識字,如上街認識招牌、店鋪名、廣告牌、墻報,等,還有在家吃的零食,牛奶的牌子,口味等都是學生喜歡記住的。
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平時一晃而過的事情,稍加留意,不斷地強化,并給予展示的平臺。這樣學生就會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識字。在生活中讓學生用眼睛去留心細節,由此日積月累,識字量就會與日俱增。
三、識字教學課堂要注意多種形式的教學
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樂于游戲和活動,不喜歡單一的枯燥的重復的說教。如教學“困”字時,可以變成兒歌:一個公園四方方,一棵小樹在中央。教學“闊”時,可以變成形象的字謎:“活動門”。在教學“奶”時,鬧了個笑話,有學生總是多寫一筆捺,于是,我就說奶奶可不能有尾巴呀!從此以后班里再也沒有人寫錯了。因此,我們的識字教學可以將枯燥的寓于歡樂的游戲之中 ,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記憶。
四、引領和發掘學生的識字意識
在課堂教學的時候,不是只盯著那一個字讓學生認識、學會,而是著眼于讓他們獲得方法,形成能力,并且引導他們在離開課堂、離開教師的時候,能用“自己的方法”識字,識很多的字。這還需要在平常的教學中,老師們不遺余力地使用各種方法指導和滲透。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選擇、自主創造、隨時交流識字方法。平時老師要經常問“你用的什么好方法?請你來教教大家”。
其實,在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一個成功者。他們用自己獨立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的孩子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在滿足中體驗著成功到來的幸福感,之后,他們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去創造。老師們,讓我們創設自主識字的晴空,讓孩子們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吧!
參考文獻:
[1]李梅.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參與性[J].新課程導學,2016(31).
[2]謝成彬,俞正鳳.農村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現狀和策略[J].吉林教育,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