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俊來
【摘要】現(xiàn)如今的時代是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更是教育技術不斷發(fā)生改變的時代。社會的變革反映到教育上就是要求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做出改變,在這其中教學改革就是關鍵的一點,課堂改革就是實現(xiàn)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面,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就是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圍繞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給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的條件,爭取全面的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有效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175-02
什么叫作有效教學?就是教師按照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在先進的教學觀念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能夠學到知識,獲得自身的發(fā)展。生物這門學科是一門非常基礎的科學學科課程,和人們的生活、自然現(xiàn)象、工作和學習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基于以上情況,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有關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進行拓展研究,做好生物課堂的教學工作,通過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興趣,在“我要學”的情緒感染下,去學習教師講授的生物學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是基于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開展研究。
一、導入新課、形式新穎
教師在上新授課之前往往都會涉及到導入這個環(huán)節(jié),在上課之初,教師假設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設問的巧妙、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情境、教學案例使用的具體形象,就這樣引導向新課上來,就可以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知識的樂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向教師的授課內容上來,從而把學生帶入到教師的教學情境中,然后開始生物課堂的教學活動。從一定的方面來看,一個好的導入方式,就是學生興趣的引發(fā)點,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引導。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按照教材內容、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和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科學的選用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導入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把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建立情境、興趣激發(fā)
學生只有對感興趣的內容才有想要去學習的欲望,學生只有對知識產生了興趣,才能進而激發(fā)出其潛在的求知欲望,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調動自身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授課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頭腦中已經存在的知識,有意識的建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一種有學習氛圍的環(huán)境下學習,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不僅知道知識還體會到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知識是枯燥無聊的,就會想要去探究知識是怎樣形成的,就更愿意去學習,想要去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提升。
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舉中國女醫(yī)藥學家屠呦呦獲2015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事例,像這種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事例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到初中生物的多種知識中,比如,生物學中,傳染病這一節(jié),講到血液的傳染病瘧疾時就可以用到屠呦呦的事例:瘧疾是世界性傳染病,每年受到感染的有數億人,并且可以導致幾百萬人的死亡。上個世紀60年代,導致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經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產生了耐藥性,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屠呦呦受到中醫(yī)藥典籍啟發(fā),提出了用乙醚低溫提取青蒿有效成分,然后報告了青蒿提取物的抵抗瘧效果。同時青蒿素在世界各地的抵抗瘧疾中顯示出了它的神奇功效。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社會問題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的記錄下這些熱點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一些有趣的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傳授知識,貼近生活
中學生當前正處在渴求知識的年齡階段,他們長時間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生物知識,老師給他們留的學習任務,也認真完成,但是這樣就導致學生知識的掌握和實際生活沒有發(fā)生連接。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生物課堂,走進生活去找到蘊含的生物知識,幫助學生切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學習教材知識,還要把學生引導向生活化的學習。知識的源頭就是生活。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體現(xiàn)出生活化,讓學生在知識和生活的融合過程中,開拓眼界,發(fā)現(xiàn)生活樂趣,進而增加生物知識的積累,把生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深入理解生物知識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生物知識,做到學以致用,懂得用生物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
四、直觀教學、增強體驗
生物課堂應該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使得教學內容呈現(xiàn)豐富的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領著學生更加有效的了解生活和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用一根粉筆授課講到重點內容就在黑板上寫下來。長此以往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疲倦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除了使用粉筆這樣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特點為課堂教學增加活力。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進,初中生物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賈琳.新課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問題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9).
[2]周密,劉剛.細節(jié)決定成敗——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兩點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
[3]劉曉雷.提高生物學教學有效性[J].科學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