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院校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存在的缺陷,不斷進行教學研究與實踐,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化教學及信息化教學等多種方式與手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操作能力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單片機 教學改革 高職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225-02
1.教學現狀
我國西北地區的高職院校中,絕大多數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教師仍然采用純理論教學,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關聯少,考試采用閉卷形式。這些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設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學生整體反映上課難聽懂,學習毫無興趣,考試不會答題。隨著機電企業智能化生產快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要求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迫使高職教師對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進行改進創新。
2.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學改革更需要大量的研究與實踐準備,才能使教學改革的幼苗茁壯成長。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余[2]。教師必須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單片機理論知識,親自實踐完成多個工程項目。
3.開展教學改革步驟
3.1開發理實一體化教學項目
針對現代高職院校學生只能在實踐中學習的特點,課程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及工程實踐的教學模式,對只有48學時的單片機課程進行項目開發,共設有4個教學項目,分別為:花樣流水燈的設計與制作、蜂鳴器播放音樂電路的設計與制作、數碼管顯示電路的設計與制作、點陣顯示電路的設計與制作。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使學生最大程度掌握單片機如何應用。現代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越來越弱,更適合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理論知識,不宜用Proteus仿真軟件代替硬件制作環節。設計教學項目時,要以軟件編程為主要教學安排,所以在每個教學項目的軟件編程訓練后附加軟件編程拓展練習環節,控制硬件實現更多效果。
3.2組織教學過程
教學盡量創造良好的實訓室條件,在普通多媒體教室很難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發揮學生的自主與創新能力,教師只是主持人及指導者。每個項目均按照“相關理論知識學習—硬件電路制作—軟件編程學習—軟件編程拓展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項目細分為多個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實現課程培養目標。利用現代智慧教學軟件“雨課堂”,將PPT共享至所有學生手機客戶端,學生即能實現同步接收PPT、接收隨堂習題、不懂反饋等多種功能。每3-4名學生為一組,每組配備計算機、單片機、單片機試驗開發儀、電路制作耗材、軟件等學習工具。講解理論知識時,多用案例分析、類比及理實結合等方式。需要實踐時,教師正確示范并進行指導。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合理掌握講課速度,理實一體化教學與純理論教學各占總學時比例為8:2。
3.3考核方式改革
①項目成績取代平時成績
傳統教學中,平時成績是通過對點名、作業的批改及對單元測驗等形式的評分來橫定的,而在項目化教學中,每個項目都視作對學生的一次考核。單片機硬件制作、軟件編程及實訓室環境保持情況3部分成績分別占取平時成績的百分比為:30%、60%、10%,特別強調的是實訓室操作安全、衛生、工具擺放及課堂紀律中的任意一條做不到,學生直接不能通過考試,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通過評測學生完成項目的成績而獲得的平時成績最科學、最合理、最有價值。
②項目設計和答辯取代死記硬背
傳統教學中,判斷學生學習的好壞往往取決于理論考試,而考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學生對概念、理論的熟記程度,很難體現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而職業教育更應該注重的是對技能水平的考核,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判斷成績高低的標桿。取消傳統的試卷批改,取而代之以答辯的形式[3],3-4名學生為一組,共同合作設計并制作一個基于單片機控制的作品,教師從答辯中可以很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
4.教學改革后續工作
4.1定期調研現代機電企業
利用寒暑假調研智能裝備企業。才能制定出適應于現代機電企業對學生的崗位要求的課程標準,才能開發出與工作過程相匹配的實踐教學項目,學生的技能才能不斷貼近企業單片機應用系統開發、生產與服務技術人員的工作崗位與工作過程的要求。
4.2帶領學生參加大賽
參加全國電子大賽,以賽促教,將大賽經驗帶到課堂中,不斷縮小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要求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1]趙月靜,陳繼榮,張永弟.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創新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1):176-179.
[2]張念軍.豐富知識儲備做有思想的教師[J].教書育人,2016(20):7-8.
[3]徐自遠.從單片機技能大賽看單片機課程改革[J].電子世界,2013(20):252-253.
作者簡介:
李宗瑛(1987.01.16-),女,漢族,陜西咸陽市人,碩士學歷,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